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历史上有哪些人造食物造成的灾难?

历史上有哪些人造食物造成的灾难?

全部回答

2014-02-06

51 0
    人造黄油   1869 年,化学家穆列斯发明了比黄油更容易保存的替代品———人造黄油,拿破仑三世曾亲自为他颁奖以示奖励。   灾难标签:反式脂肪酸。虽然人造黄油有着各种好听的名字———植物奶精、植脂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化学名称“反式脂肪酸”。
    令人垂涎的美味背后,却极可能为人们的健康埋下隐患,导致糖尿病、动脉硬化、肿瘤等疾病的高发。 味精   1908年,一位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味精,从此食物变得更美味。   灾难标签:谷氨酸钠。
  味精是一种化学调味料,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在人体内可分解转变成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味精摄入过多,可能会导致人体中各种神经功能处于抑制状态,出现眩晕、头痛、肌肉痉挛等症状。
  味精中含有钠,过多摄入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罐头肉制品   1937年,“斯班姆”(Spam)午餐肉问世,仅英国一地的年销售量就达60亿罐,足以说明其受欢迎的程度。   灾难标签:亚硝酸盐。
    它常被作为染色剂和防腐剂应用于加工熟肉,尤其是罐装肉制品含量更高。过量摄入亚硝酸盐会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头痛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食用甚至会致癌。
    炸鸡   1952年,山德士上校的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美国犹他州开业。   灾难标签:饱和脂肪酸。  餐厅的煎炸食品,为保证口味,常会选棕榈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
  饱和脂肪是心血管的大敌,因为它能使胆固醇升高,诱发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炸鸡时,通常会裹上一层面糊,这会使人摄入更多油脂。煎炸食物的油,通常会使用5—7天,反复煎炸会产生有害物质。此外,经过高温煎炸的食物,维生素的流失也很严重。
     碗装方便面   1971年,碗装方便面在日本诞生,随后被引入其他国家。   灾难标签:聚苯乙烯。碗装方便面的包装盒中通常含聚苯乙烯,这种材料在6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质,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碗装方便面的调料中还含有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此外,它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极低,相反钠含量却相当惊人。  据统计,一碗方便面的含盐量是美国上议院营养问题特别委员会规定的每日最高摄入量的2倍,所含谷氨酸钠约有1克之多。
   大号芝士汉堡   1960年,被英国奶酪协会命名为“农夫午餐”(Ploughman’s lunch)的大号芝士汉堡开始流行。   灾难标签:坏胆固醇。  胆固醇分为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前者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通常称之为“好胆固醇”;后者偏高,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就会增加,通常称之为“坏胆固醇”。
  众多国内外研究证实,人体摄入的坏胆固醇过多,容易增加患“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疾病的风险。
       除了上述食品外,还有4种食物也因所含脂肪和胆固醇过高,危机人体健康,被列入了“黑名单”:1933年诞生在美国的乳酪牛排(Cheesesteak), 英国于1982年推出的莱曼斯伍德(Lymeswold)奶酪,1995年面世的油炸巧克力棒(Deep-fried Mars Bar) 以及法式乳蛋饼(Quiche)。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