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为什么卜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相较被称为人曲?

卜伽丘对神职人员的描述,你认为是真实的吗?人应该追求自由但决不是追求放纵,更何况是神职人员,谁能说一说卜伽丘为什么要刻骨讽刺神职人员,神职人员在当时真的有那么堕落吗?

全部回答

2006-06-27

0 0
  了解点欧洲史和教会史的人都知道,自中世纪以降教会腐败到什么程度。仅以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为例,贪污、暗杀、通奸在这位老兄身上无所不备。作为教会最高首脑的教皇尚且如此,底下的教士们藏污纳垢、出卖圣职以及借宗教之便谋取利益之事蔚然成风。
  卜伽丘作为意大利的公民,对此当然耳熟能详。其实,直到现在,教会还时不时冒出点丑闻呢,像最近几年炒得沸沸扬扬的幼童性侵犯案牵涉到多个国家的主教,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2006-07-09

120 0
    从历史上来说,《十日谈》诞生在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可以说是一场以复古为名,宣传资本主义理论的文化运动。 首先,复古,复的是古希腊崇尚人的完美的古。文艺复兴的核心就是人文主义。
  它要推翻的理论,就是封建的君权神授的理论。 理解了以上几点,大致就能理解为什么《十日谈》会被称为人曲了。  讽刺神职人员,其实是说明有神论的荒谬性。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价值是当时文艺复兴的主题,“人”是当时的关键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过分推崇个人的价值,导致了个人崇拜、以自我为中心等错误世界观的出现,个别人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从压抑走向了极端。可见当时作品中的观点,也不一定完全正确和真实,有些可能是“艺术加工”过的。
  
    比如神职人员的腐败,可能是把好几个神职人员的缺点都罗列在同一个人身上,使角色显得更加可恶。这在艺术并不算失实,但在感情上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那些缺点全是当时神职人员的通病。

2006-06-28

86 0
什么时候都有这样的人:道貌岸然,满口的仁义道德,实际上的男盗女娼,萎琐卑鄙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