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加特林自动原理?速射机枪采用加特
nightcat-ren 2004-10-08 11:04
NSV系列重机枪的几种变形枪。
处于局部拆解状态的PK通用机枪,中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缴获该枪后仿制出80式通用机枪。
苏军步兵班配备的RPK机枪。
PK机枪
⊙ 从1868年沙皇俄国首次从美国、比利时进口转膛枪开始至今,俄罗斯及后来的苏、俄在机枪使用和制造方面已走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从当初的蹒跚学步成长为一个巨人。 如今的苏/俄机枪不但自成体系,拥有图拉、伊热夫斯克等几个世界闻名的机枪研制生产中心,而且其产品品质优良、性能可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除装备俄罗斯军队外,还大量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今天,无论...全部
nightcat-ren 2004-10-08 11:04
NSV系列重机枪的几种变形枪。
处于局部拆解状态的PK通用机枪,中国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缴获该枪后仿制出80式通用机枪。
苏军步兵班配备的RPK机枪。
PK机枪
⊙ 从1868年沙皇俄国首次从美国、比利时进口转膛枪开始至今,俄罗斯及后来的苏、俄在机枪使用和制造方面已走过了100多年的漫长历史,从当初的蹒跚学步成长为一个巨人。
如今的苏/俄机枪不但自成体系,拥有图拉、伊热夫斯克等几个世界闻名的机枪研制生产中心,而且其产品品质优良、性能可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除装备俄罗斯军队外,还大量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今天,无论是在炎热的中东沙漠,或是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在湿热的亚热带丛林,还是在冲突频繁的非洲大陆,都可以看到苏/俄机枪或其衍生型号机枪的身影。
对准天空的机枪。
机枪是指带有枪架或枪座,能实现连发射击的自动枪械。苏联/俄罗斯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机枪的国家,但其对机枪后续发展的贡献却是巨大的,而且其对机枪的使用热情也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从1868年沙皇俄国首次从美国、比利时进口转膛枪开始至今,苏/俄机枪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从当初的蹒跚学步成长为一个巨人。如今的苏/俄机枪不但自成体系,拥有图拉、伊热夫斯克等几个世界闻名的机枪研制生产中心;而且其产品品质优良、性能可靠,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除装备俄罗斯军队外,还大量出口到世界许多国家。今天,无论是在炎热的中东沙漠、空气稀薄的雪域高原、湿热的亚热带丛林还是在冲突频繁的非洲大陆,都可以看到苏/俄机枪或其衍生型机枪的身影。
回顾一下苏/俄机枪的发展历史,我们不但可以感受到其中的辉煌,而且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沧桑。
更重要的是,透过苏/俄机枪百年历史,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借鉴和思考。
◎ 早期引进与应用
机枪起源于15-16世纪在欧洲流行的古典多管式排枪以及后来的转膛炮。1862年,美国著名机械师理查德·杰丹·加特林发明了手摇式多管重机枪,他把6-10根枪管并列安装在一个旋转的圆筒上,手柄每转动一圈,各枪管依次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
一个熟练的射手,每分钟可发射约400发子弹,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随后,加特林机枪被广泛运用到美国南北战争中,成为仅次于大口径榴弹炮、斯宾塞弹仓枪之后的“第三大杀手”。作为世界上第一支成功的多管式机枪,它赢得了欧洲“旧大陆”的青睐,不少国家的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在1864年土耳其首次购买加特林机枪和温彻斯特快枪后,充满野心的沙俄也派出炮兵上校米哈伊·扎瓦西里·格洛夫前往考察,并赋予采购全权。
他来到美国后,被加特林机枪的威力所震撼,于是非常爽快地订购了600挺机枪装备俄国军队。而且,他还特意让美国公司在所有机枪上打上自己的姓氏铭文,于是当这批机枪运回国便被称为“格洛夫转膛枪”。
根据加特林机枪的原理,沙俄图拉兵工厂设计师扬·巴拉诺夫斯基仿制出更便宜的转膛枪,只是性能上要打折扣,原因很简单,该枪的生铁使用量太大,持续射击时容易造成身管报废。
两种机枪均装备俄国军队,口径为11。43毫米,发射柏尔达枪弹,射击速度为300发/分,射击距离为1200米,每挺转膛枪携弹量达6300发。1877-1878年,沙俄以“解放斯拉夫兄弟”为由向土耳其宣战,两支都配备加特林机枪的军队在喀尔巴阡山脉、多瑙河畔展开激烈的拉锯战。
与土耳其人相比,俄国人对加特林机枪的使用实在乏善可陈,他们的步兵操典中甚至毫无道理地规定该枪只许在防御作战中使用,而且必须是桥梁、固定堡垒等预设阵地上开火,造成俄军士兵许多无谓的伤亡。
1884年,美国工程师海勒姆·斯蒂文斯·马克沁利用火药气体的后坐原理实现枪支开锁、退壳、送弹、重新闭锁等一系列动作的自动完成,实现了单管枪的自动连续射击,他还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枪械连续供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
1894年,入侵罗得西亚(今津巴布韦)的50名英国殖民地警察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死了3000多名当地的祖鲁武士,显示了马克沁机枪的巨大威力。
俄国于1898年从英国维克斯公司购买了马克沁重机枪及其特许生产权,这批重机枪的规格为口径11。
43毫米,采用曲肘式闭锁机构,帆布式弹带供弹,水冷式枪管,全枪质量较大,枪身质量为27。2公斤,该枪发射瞬间,枪机和枪管扣合,共同后坐19毫米,枪管停止后坐,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枪机继续后坐,将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枪机,使其可靠地抽壳、 抛壳、带动供弹机构,并使击发机构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复进簧力作用下复进,推次发弹入膛、闭锁,再次击发。
如此往复,每秒钟10余次,射速达到600发/分。
1904-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中,装备马克沁机枪的俄国军队在鸭绿江、九连城、旅顺口、沈阳等地狠狠教训了沉溺于“肉弹战术”的日本军队,因此日俄战争被称为“马克沁机枪的战争”。
1904年5月26日晨,日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发起了对位于辽东半岛的金州和南山发起猛攻,俄军依托杀伤力极大的马克沁重机枪和坚固防御工事,用密如雨点的子弹迎接一波又一波呐喊的日军,战斗变成了屠杀,当下午攻克阵地时,日军付出的伤亡代价已超过4000,以至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竟认为多写了一个零。
各军事大国都从日俄战争中认识到机枪的重要性,尽管俄国在战争中失败了,但对机枪的研制生产却给予更大重视,将更多的战略资源投入到该领域中。根据马克沁重机枪的技术,俄国生产出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枪的口径都为7。
62毫米。以M1910式重机枪为例,工作方式仍为枪管短后退式,冷却方式由水冷式改为气冷式,枪口取消了制造工艺复杂的消烟器。该枪发射由比利时国营兵工厂设计师纳甘兄弟为俄国军队研制的7。62×54毫米M1908 R带底缘枪弹,初速为860米/秒,表尺射程为2200米,由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500-600发/分,枪身长为1110毫米,枪管长为721毫米,枪身重为23。
8公斤,枪全重为45。2公斤。该枪与英国和德国的马克沁机枪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采用了独特的索科洛夫轮式枪架。
从1914年俄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十月革命、苏俄国内战争,M1905式和M1910式重机枪忠实地履行自己的战争职责,无论是红军还是白卫军,在每次战斗统计中,始终将该机枪的拥有量当作重要参数予以计算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