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什么意思,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什么意思,一定给分也表达了作者什么中心思想?

全部回答

2006-03-10

0 0
    【标题】清明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内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注释】   1、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在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2、欲断魂:指心里忧郁愁苦,就像失魂落魄一样。     3、遥指:指向远处。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译诗】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蒙蒙, 大路上的行人触景伤情。
   请问小牧童何处有酒店? 远处的杏花村里酒味浓。 【赏析】 这首小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一幅真切的春景图。  首句用“清明”点出时令,用“雨”写出环境和气氛。
  “纷纷”二字既描绘了春雨的意境,又写出了雨中行人的烦郁心情。“雨纷纷”,境界迷茫,令人惆怅。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第二句的“欲断魂”传神地描绘出此时此刻行人触景伤情的内心活动,在蒙蒙细雨中又增添了一层愁绪。
    何以消愁?于是第三句一转,提出“酒家何处有”。在第四句里,牧童以动作代回话,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真乃“此时无声胜有声”。“遥指”二字,用得十分精妙,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这首诗意境优美,清新自然,不事雕琢,耐人寻味,富有感染力,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行人”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林。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2006-03-10

612 0
阴沉的天气,使行人情绪低沉,精神困盹,寻找酒家休憩,牧童却告之酒家在遥远的杏花村,作者低沉而又焦灼的心情跃然纸上.

2006-03-10

616 0
这是唐代杜牧写的一首《清明》 意思是:清明这天,小雨下个不停,行路人的心情十分烦闷,像丢了魂似的。请问哪儿有酒店?放牛的孩子用手指着前边杏花盛开的村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