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寸阴”的最早来历?

全部回答

2005-12-23

0 0
    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
  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  “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开始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
  
  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一首就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

2005-12-23

55 0
    古人用日晷来测算时间,日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辰的刻度。晷针立于晷盘中心并且垂直于晷面,晷面的安放同地面成一定的角度。
  在太阳的照映下,晷针的影子就像洋钟表的指针一样慢慢地移动,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上某一时辰的刻度,便是白天的某一时辰。  “寸阴”就是指晷针的影子在晷盘上移动一寸的距离耗费的时间,古人发明日晷是在汉代以前。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便开始出现‘寸晷、寸阴、分阴’这些词语。唐末诗人王贞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第一首为‘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以后,光阴用‘寸’计量的说法便流传开来了,直至今日。” 。

2005-12-23

24 0
同意楼上的

2005-12-23

27 0
语出《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2005-12-23

51 0
    “寸阴”的来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怎么能用寸来讲呢?   原来,这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晷。据史书记载,我国早在汉代以前就已开始用日晷来计时了。
  日晷由晷盘和晷针两部分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个度,用来表示时辰。  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正中垂直于晷面。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时刻。
  “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借指时间。“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汉唐以后,在一些诗文中开始出现“寸阴”、“寸晷”、“分阴”等词语。  唐末诗人王贞白,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读书时,曾写下《白鹿洞诗二首》,其中一首中有“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句子,这也是“一寸光阴”的最早出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