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是少尉以上军衔的军人是吗?
有的国家称军官为军队干部,通常指排职或少尉以上的军人。军官是军队中 经正式任命,担任领导、指挥及管理职务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军人。其主要任 务,是对所属的部队实施领导、管理、教育与训练,并指挥与带领部队完成作战及其 他各项任务。 军官按职务性质,可分为军事军官、政治军官、行政军官、后勤军官和 专业技术军官;按职务等级,可分为高级军官、中级军官和初级军官;按服役性质, 可分为现役军官、退役军官和预备役军官;按军衔等级,可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和 尉官;按职业性质,有的国家又有职业军官与合同制军官之分。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军队指挥、管理官员的称谓很多,诸如武官、将校、将吏、军 校、军尉、...全部
有的国家称军官为军队干部,通常指排职或少尉以上的军人。军官是军队中 经正式任命,担任领导、指挥及管理职务或相应专业技术职务的军人。其主要任 务,是对所属的部队实施领导、管理、教育与训练,并指挥与带领部队完成作战及其 他各项任务。
军官按职务性质,可分为军事军官、政治军官、行政军官、后勤军官和 专业技术军官;按职务等级,可分为高级军官、中级军官和初级军官;按服役性质, 可分为现役军官、退役军官和预备役军官;按军衔等级,可分为元帅、将官、校官和 尉官;按职业性质,有的国家又有职业军官与合同制军官之分。
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军队指挥、管理官员的称谓很多,诸如武官、将校、将吏、军 校、军尉、军吏、兵官等,各朝不一。“军官”一词的出现,最早见于西汉。但“军官” 作为官制的规范性术语,则是到了清朝末年,才在新建陆军中正式使用。
在世界其 他国家,“军官”一词作为军事术语使用,最早的是15世纪的法国军队。16世纪以 后,欧洲别的一些国家,也开始称部队或舰队的指挥官为军官。17世纪30年代,俄 国军队在新制团中正式使用军官这一称谓。
苏联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43年,才正式称红军的指挥人员和主管人员为军官。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实行军 衔制之前,对排级以上的军事、政治、后勤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通常称之为干部, 1955年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上述人员才法定称为军官。
该服 役条例规定:“授予尉官、校官、将官、元帅军衔者,均称为军官。”1988年9月5日 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规定,“被任命为排级以上职务或者 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被授予相应军衔的现役军人”,为“人民解放军现役军 官,,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官,是军队的骨干分子,对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建设,对部队战斗力的巩固与提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军官的选拔,一定要坚持 德才兼备、政治第一的原则。军官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政治、军事、专业、文化和身体 素质,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新时期军官队伍建设的基本 方针与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的一般职责为: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 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认 真执行军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服从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积极学习军事、 政治和科学文化,不断提高现代作战的指挥能力,坚决完成作战任务;精通本职业 务,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熟练掌握和认真管理所配备的装备, 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尊重士兵,爱护下级,团结同志,处处作士兵的表率;尊 重地方政府,热爱人民群众;严格保守国家和军队的秘密,遵守安全规定,防止 事故。
军佐是清末和民国时期对军队中一部分官员的称谓。当时的军队官员分为军 官、军佐和军属三类。凡是直接指挥、管理部队的官员,如军长、师长、旅长、团长、 营长、连长、排长等,称之为军官;而军医、军需等各种职务,为辅佐军官管理部队的 官员,称之为军佐;军用文官则统称为军属。
军官等级的设置为三等九级,即上等 军官三级:上将、中将、少将;中等军官三级:上校、中校、少校;初等军官三级:上尉、 中尉、少尉。而军佐不设上等官第一级,即将官的同等官只有二级,校官和尉官的 同等官各有三级,共为三等八级。
以1912年8月规定的军需官员的衔级为例,陆 军中最高等级的军需总监为中将的同等官,军需监为少将的同等官,一、二、三等军 需正分别为上、中、少校的同等官,一、二、三等军需分别为上、中、少尉的同等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建军初期,有时也称干部为“官佐”,但作为中国近代的一 种军队职官制度,军佐的称谓却是被人民解放军废止的。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