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诗歌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颐和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 导...全部
《让我们荡起双桨》
创作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深刻贯彻落实了毛泽东主席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与政治、人民和生活等的关系。而为了表现新中国成立后,方方面面的巨变,以及对各阶层、各民族、各年龄段人民的关注,当时的电影界也投拍了大量表现这方面内容的电影,作为祖国未来的少年儿童,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电影主角,并有了《祖国的花朵》这部电影的问世。
1955年,长春电影制片厂正式决定投拍《祖国的花朵》,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部以少年儿童为题材的电影,导演严恭请刘炽为影片作曲,他爽快地答应了。1955年7月的一天,天气晴朗,颐和园的蓝天碧波、绿树红墙格外明媚。
导演严恭、苏里带领影片摄制组的全体成员和一大群十二三岁的孩子(电影中的小演员和群众),一起来到万寿山体验生活,作曲者刘炽也跟着一起来了,孩子们和刘炽一块儿在颐和园内,上了岸后,刘炽对孩子们说:“你们划你们的,继续去玩,我现在就写,歌儿写出来第一个给你们听。
你们喜欢,就用它;你们不喜欢,我再写!”就在这“犀牛望月”小小的半岛上,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刘炽以腿为桌开始了他的写作,回忆起刚才和小朋友们泛舟,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部分和童声二部合唱部分完成,哼起了刚写完的歌曲,一遍,两遍……仔细地品味着,检查着,有几处不大好,便立即进行修改,又用了十几分钟,用孩子们的口气和心理,在心中默唱着,揣摩着,将歌曲逐渐完善。
刘炽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把刚写好的曲子唱给大家听,孩子们反应强烈,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乐曲真切的表现了孩子们的心情,趣味和欢乐与幸福,刘炽这才感到满意。
一首儿童歌曲,能在几代人中成长,能在不同年龄段的当代中国人中留下美丽的回忆、产生对未来的憧憬的,当数《让我们荡起双桨》了。
一首好的歌曲,它总能给人的成长,提供新鲜的乳汁;一首优秀的歌曲,它不仅给一代人,而是给世世代代的人们,提供纯美的甘露,也不仅给一个民族的人,而是给全人类,提供精神食粮;而这种甘露、食粮,经受时间的淘沙,比如《诗经》中的《关雎》,也经受空间洗礼,比如《欢乐颂》,就演化为人类共同的情感、精神,就成了永恒。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永恒营养有三方面:
第一是有纯情的胸怀。“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你吟哦一下看,如果没有陶醉在幸福之中,没有沉浸在热爱之中,没有沉醉在醇情之中,就说明你胸中还有一丝杂念。
人类这一叶小舟,从远古鸿蒙中驶来,在时间的长河中,经历了蒙昧、野蛮、文明的波涛,在空间的大海上,探索着地方天圆、牛郎织女、阿波罗“神六”。“小船儿推开波浪”,从白衬衫蓝裤子的少男少女,成长为倜傥潇洒的帅哥靓妹,其间需要多少纯真的“凉爽的风”?我们说人类的成长应是人性的成长,人的自身的解放。
这是广义的。狭义的呢?正如词作者乔羽说:“五十年代是一个心情极其愉快、情绪非常好的一个年代。那个时候,多年的征战结束后,出现了一个和平局面,大家都非常有信心。所以就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就很自然地写下了这首歌。
”也正如曲作者的经历:刘炽和一大群儿童来到万寿山下,到昆明湖上划船。孩子们嬉戏、欢乐,划着、闹着,活泼可爱的神态感染了他,他也和孩子们一起打水仗、赛船,脱下鞋坐着船舷上打水泡泡。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他回到了童年,在湖水、小船、风浪中寻找幸福少年内心的节奏。
突然,具体的乐句在脑中显现,在心中直蹦,立即上了岸,20分钟完成独唱和二部合唱,又用十来分钟的时间稍加改动。把它唱出来,孩子们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心情。”是啊,生活的营养孕育出这首歌,这种愉快、这种纯真、这种信心,就是纯情的胸怀:“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第二是挚真的朴实。
都市的繁华是被汽车承载着,人间的你我是让竞争亮相着,社会的真实,应是大自然的神秘和谐着。“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阳光洒在海面上,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这是人们憧憬的心灵境地。
无论哪一个人,也不问什么民族,都有自己神往的桃花源,而这种桃花源既是自己的“这一个”,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这一个”。人类的“香格里拉”,是自然和社会、你和他的和谐,在这里,你的情操,如小船儿轻轻飘荡,是那么真实的境界,那么朴实的意境。
世界上不是出现过也出现着反归大自然的一族吗,或许就是一个代表。人类前进的方向,应是那份挚真的朴实,那份永恒的和谐。
第三当是自我了。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我怎样,我如何,可真正的自我却应是:自然的我,“水中的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率真的我,“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来尽情欢乐”;理性的自我,“我问你亲爱的伙伴,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我”,把自己溶于党和人民之中,“红领巾迎着太阳”这样大家的我。有了这样的我,才有了愉快的人生,幸福的明天,才感觉你心中流淌着的就是歌:“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我们更应坦白地表露:自我是民族的。
人类共同的情怀,民族个性的自我,这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我们知道,这一切是诗歌和童话,是让我们魂不守舍的乌托邦。童年的实际状况并不重要,它的魅力完全在于它是童年——我们这些成年人曾经拥有过的童年。
世界上有什么会比我们曾经是(拥有)却无法再是(拥有)的东西更有魅力?没有。在我们曾经是却无法再是的人中,还有谁比我们当年所是的哪个儿童更让我们怀念?没有。童年的可爱之处正在于:我们尚未长成,我们意味着希望,我们拥有长得让大人们羡慕的未来;世界像一朵巨大的花,正在优美而缓慢地为我们开放;来自远方的芬芳在我们的眼前和梦境中流动着。
因此,《让我们荡起双桨》最能在人生道路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融入了时代,抓住了时代的精髓,合着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它体现了纯正的情感和高尚的灵魂。正如乔羽自己所说,让我再写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类式的歌,绝对超越不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真诚为您解答,希望给予【好评】,非常感谢~~)。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