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树木的危害
1 森林对降雨的影响
陆地降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当来自海洋的水蒸气到达大陆以后,通常会引起降雨的 。然而在局部地区,由于森林植被状况不同,其降雨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森林植被多的地方 多降雨,森林植被少的地方少降雨,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甚至不降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降雨与地表反射率有关。所谓地表反射率,是指地球表面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能力。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太阳照射角度的高低,无空状况,以及地表的形状,对地表反射率都会产生影响。 其中以地表形状最为重要,地 表粗糙度高,颜色深、湿度大,地表反射率即低;地表粗造度低、颜色浅、湿度小,地表反 射率即高。森林植被的高低、疏密和有无,...全部
1 森林对降雨的影响
陆地降雨的根本原因,是大气环流。当来自海洋的水蒸气到达大陆以后,通常会引起降雨的 。然而在局部地区,由于森林植被状况不同,其降雨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森林植被多的地方 多降雨,森林植被少的地方少降雨,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甚至不降雨。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降雨与地表反射率有关。所谓地表反射率,是指地球表面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能力。影响地表反射率的因素很多,太阳照射角度的高低,无空状况,以及地表的形状,对地表反射率都会产生影响。
其中以地表形状最为重要,地 表粗糙度高,颜色深、湿度大,地表反射率即低;地表粗造度低、颜色浅、湿度小,地表反 射率即高。森林植被的高低、疏密和有无,是决定地表反秧率的主要因素。灌木丛的反射,要比森林高;田野和草原的反射率,要比灌木丛高;沙漠和半沙漠的反射率,要比田野和草原高。
在地球表面,同时存在上升气团和下降气团。上升气团将水蒸气输送到高空,被冷却凝结,形成降雨;下降气团则相反,在气团下降时干燥的空气被压缩,引起抑制降雨。地表反射率高的地方,使光能大部分消失于大气层中,导致地面附近空气变冷,不断下沉、蔓延,从而破坏了积云成雨的条件,使降雨的概率大大降低。
森林植被多的地方,地表反射率低,降雨量高,森林植稀少的地方,地表反射率高,降雨量低,即是与此有关。
森林植被影响成云降雨的另一个原因,与生物核有关。植物的枝叶腐烂以后,其生物核仍然存在,颗粒微小的生物核飘浮在地表的上空。
当水蒸气到来以后,常常附着在生物核上,以 生物核为核心不断积聚,最后形成比较大的水珠,从空中跌落下来,形成降雨。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生物核多,容易成云降雨;森林植被稀疏和没有森林植被的地方,由于缺乏生物核,即使有了水蒸气,也不容易形成水滴,出现降雨。
这种雨滴形成过程需要生物核,与露水附着在植物叶片上相似,其道理是相同的。
森林影响成云降雨的说法,是国外科学家在60年~70年代提出来的。根据这个理论,人们对全新世的初期,即距今7000年~5000年的时候,地球出现了高温期,大量的冰壳融化,水能源特别充沛。
中国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所反映的便是这个时期的情况。这个时期也正是人类文明大发展的时代,中国古代的文化,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此后气候转向干旱,特别 是距今3000年以后,干旱不断加剧,其间虽有小有波动,然而却不能改变干旱化的趋势。
据研究,当时的降雨量只有全新世初期的1/3左右。
气象学家傅抱璞认为,森林植被的蒸腾,增加了空气湿度,使大气不稳定性加强,形成了有利的降水条件,因此,使地方水气或外来水气在本地的降水都有所增加。
他还对我国西北地区全面绿化以后,降水的可能变化作了理论估算,认为在夏季可能增加降水量110毫米;全年可增加176毫米。还有资料认为,干旱地区的护田林,增加土壤水分20毫米~45毫米。 并且有人计算过,5万亩森林相当于一座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但造林以后对地下水位及下游地区的河水水位、水量的影响如何,尚未见到报道。
## 森林对气温的影响 ##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夏季高温酷热天气出现频繁,继1994年之后,1997年和1999年两年的酷暑难耐,人们至今记忆犹新,据气 象家们对100多年来全球气温资料的分析,全球平均气温已升高了0。
3℃~0。6 ℃,其中最暖的十几个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此,在全球气候趋暖的大背景下,酷热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是理所当然的。据悉,全球气温升高与C02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酷热天气的频繁出现,再次告诫人们,应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减少森林砍伐,大量植树种草,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减缓或遏制气候变暖的趋势。
## 关于我国天气情况的数据 ##
2002年5月31日,北京的温度高达35摄氏度。如火的阳光,肆无忌惮地炙烤着北京大地。
2001年,我国七大水系监测的752个重点断面中,Ⅴ类和劣Ⅴ类水质占52.8%,而Ⅰ~Ⅲ类水质仅占29.5%;主要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黄河、淮河和辽河水体污染加重。
有材料显示,全国700多条河流总长约为10万公里,目前已有46.5%的河水受到污染,10.6%的河水严重污染,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全国有1/4的人口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湖泊减少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公顷,占现有面积的26.3%。水资源的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每年由于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我国年排放污水800多亿立方米,城镇日排污水约为1.37亿吨,污水处理率仅为6%,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或部分处理后排入江河湖海。
在开展大气质量监测的341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满足国家二、三级和超过三级标准的城市比例各占1/3,与上年相比,城市空气质量基本持平。2001年出现酸雨的城市比例与上年相比略有减少。
世界上土壤流失每年250亿吨,亚洲、非洲、南美洲每公顷土地每年损失表土30吨~40吨,情况较好的美国和欧洲,每公顷土地每年损失表土17吨,按后者计算,每年损失的表土比形成的表土多16倍。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已达17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土壤总量达50亿吨,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带走的氮、磷、钾肥就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年生产的化肥总量。
全国200多个贫困县中的87%分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水土流失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展。目前,中国有1.7亿人口受荒漠化危害和威胁,大量农田和草地受到荒漠化危害,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损失高达160亿立方米~250亿立方米。
我国北方地区沙漠面积约为110万平方公里,加上沙漠化土地面积达153.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5.9%。过去50年,我国耕地累计减少4.2万平方公里,且土地质量明显下降,环境退化和人为滥占耕地,使我国近13亿人口赖以生存的沃土和耕地不断减少。
中国现有森林面积159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6.55%,与前一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相比,森林面积、蓄积量继续保持双增长,林木的生长量大于消耗量;中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其中“三化”(退化、沙化、碱化)草原面积已达13500万公顷,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过去100年中,全球近一半的湿地和森林消失,热带雨林砍伐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上升,9%的树种处于灭亡的危险边缘;目前,我国草原退化面积已经达到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速度退化。
地面研究及近20余年的卫星数据资料表明,人类活动已经改变了几乎所有的地球景观,改变了植被,改变了景观净化水和空气的能力,影响到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迁移,改变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是目前全球环境研究的一个主要议题。
根据对100多份全球变化资料的系统分析,发现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3~0。6摄氏度。其中11个最暖的年份发生在80年代中期以后,因而全球变暖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分析表明,虽然地球演化史上曾经多次发生变暖--变冷的气候波动,但人类活动引起的大气温室效应增长可能是主要因素。
温室效应是地球气候正在变暖的自然现象。大家知道,我们人类的呼吸吸入的是氧气,排出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就像一个大棉被盖在半空中,使大气不断变暖,使得地球平均气温越来越高,这就是温室效应。
住在北方的人可能说,地球变暖有什么不好?冬天我们就不用再穿厚厚的棉衣了!实际上,温室效应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首先是自然生态会发生变化;土地荒漠化,森林退向极地,雨量增加,冬天更湿,夏天更旱,旱涝灾害增加,热带将酷热无比,人类难以生存。
其次是两极冰块大面积熔化,使海平面上升,那将使生活在沿海的占世界1/3的人口无家可归,世界许多港口城市淹没于一片汪洋之中。造成温室效应,使得空气中二氧化碳过度增加的原因是人口急剧增加,工业迅速增长,再有就是森林过度砍伐。
工业增长造成空气严重污染,而森林砍伐断送了人类的氧气仓库,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呼出氧气,人类无休止地砍伐森林,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