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石窟艺术再现了当时怎样的历史事实

全部回答

2018-12-15

0 0
石窟艺术是一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兴于魏晋,盛于隋唐。它吸收了印度健陀罗艺术精华,融汇了中国绘画和雕塑的传统技法和审美情趣,反映了佛教思想及其汉化过程,是研究中国社会史、佛教史、艺术史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2018-12-15

0 0
    石窟兴建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成就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与北方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三窟为世界著名的中国“四大石窟”。龙门石窟地处河南省洛阳伊水河两岸,于北魏太和年开凿,历时400多年。
  其中以古阳洞、宾阳洞、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最具代表性,作为中国“四大名窟”之一的龙门石窟是一座集美学、绘画、创建于一身的艺术宝殿,是留给中华民族不朽的瑰宝。   石窟,即是天然形成的石洞或人为雕凿的洞窟,原用作人们贮藏食物和物品的地方。
  此龙门石窟中的“石窟”乃是“石窟寺”的缩写,因为原本同石像一起的木架结构经长年风化已被毁灭,便形成今天所看到的只有石像而无寺的情形。 我国佛教是由古印度传入的,用石块雕像来传递佛法并将其作为僧侣、信徒礼佛和修行的场所亦是随古印度的兴起而出现的。
    据《魏书释老志》中记载,龙门石窟的兴建由北魏396年起至唐朝907年历时400多年才成就如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龙门石窟以其地理位置和闻名遐迩的佛龛、石像不仅是绝佳的旅游胜地,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地方,更是中国的艺术宝库。
  龙门石窟兴建的历史背景 龙门石窟由北魏始建,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和北宋400多年共同营造。  其中窟龛2100多个,佛塔50多座,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块,另有造像10万多尊。
   自三国分裂到隋朝统一,社会动荡不安,生活陷入苦难中的人们总希望找到思想上的寄托,而东汉末年印度传入中国的佛教思想便大行其道,给无助和失望的人民心灵和思想上的寄托。随后北魏国泰民安,历代皇室统治者对佛法极为崇尚和重视,使得佛教艺术得以快速发展。
    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 莫高窟中的北朝石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其中,第一期相当于北凉统治敦煌时期,即公元420年到442年左右,典型洞窟有268、272、275窟;第二期相当于北魏中期,大约在公元465至 500年左右,有259、254、251、257、263、260、487和265窟;第三期相当于东阳王元荣一家统治敦煌时期,即北魏寿昌元年以前到西魏大统十一年(525年以后到至545年)前后,有437、435、431、248、249、288、286、247、246诸窟;第四期相当于西魏大统十一年至隋开皇四年,即公元545年至584年,洞窟有432、461、438、439、440、441、428、430、290、442、294、296、297、299、301窟。
    至于北朝敦煌禅僧坐禅的观法,学界已有详论。 莫高窟自366年开始兴建至北朝石窟第二期结束(500年左右),约一百五十年,共开凿禅窟十一个,平均十四年左右新建一个禅窟,这样的建窟速度是慢了点,但从现有有洞窟题记看,差不多都是僧人自筹自建的,基本没有社会力量参与,其作用都是供禅僧在窟中修习禅定所用。
    “禅定”一词,在经论里,由于翻译者不同,加上时代与译语的差异,有时又为了说明诸佛菩萨的所得所证不同,来自梵语故而有许多译法,如定慧、寂静、寂照、明净等。确切地说就是止观。
  “止”是专注一境,即制止精神的散乱而使之澄清,“观”是思维修,观察一切所缘境,运用正智慧观察思维现身所处的所缘境。  在北朝一、二期的十一个禅窟中,龛中主塑交脚弥勒的禅窟分别为第268、275、254窟。
  关于此三窟的主尊到底是弥勒还是释迦,前贤有所争论,但从禅学角度讲,应该认定为弥勒菩萨。其余各窟主尊均塑倚坐释迦牟尼像。主尊为交脚弥勒的洞窟在北朝二期以后就十分罕见了。整理收集于网络资料,供参考。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