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谁帮我答几道文学的题?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篇,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6篇有目无辞的笙诗,收录了________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关于《诗经》的编集,历史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法。
   2、《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汇编,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分。《春秋》记载了自_______到______的历史,是______体的史书;《左传》又名______,作者______;《国语》是______体史书,又被称为______,以记______为主,分别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战国策》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的军政大事,由西汉______最后编订成书;《史记》是___________________史书,作者______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被鲁迅先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3、《庄子》共33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一般认为,________是庄子所作。________、________出于庄子后学。 4、《九歌》共________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玉的________发端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悲秋”主题。 5、《淮南子》又称________,杨雄的“四大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京都大赋的代表作品是班固的________和张衡的________。《吴越春秋》是记载吴越争霸故事的历史散文,体例上兼有________和________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马第伯的________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记。
   二、 名词解释(30分) 1、 风、雅、颂 2、 赋、比、兴 3、 楚辞 4、 七体 5、 《子虚赋》、《上林赋》 6、 互见法 7、 乐府 8、 《孔雀东南飞》 9、 《古诗十九首》 10、 鸿都门学 谢谢啊!能答多少答多少!好人有好报!。

全部回答

2011-04-19

0 0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关于《诗经》的集结历代说法众多。主要的有以下三种:一、采诗说,二、献诗说,三,删诗说。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2,《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时说:“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3,,《庄子》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4,《九歌》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九章《楚辞》篇名。包括9篇作品。依王逸《楚辞章句》的次序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这9篇的作者,王逸都定为屈原。
   5,《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京都大赋为班固《两都》《西都赋》、张衡《二京》。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
   二,2,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
    兴就是以情寓于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4, 枚乘的《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体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引起后世作者的效仿,在赋中形成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为“七体”。新体赋首先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君主的赞颂,劝百而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西汉枚乘的《七发》词藻繁富,多用比喻和叠字,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体赋,标志汉赋体制的正式确立。后来的《昭明文选》曾将《七激》《七依》《七辩》《七启》等单列为一种文体并称之为“七”。
  自此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七体”,各朝作家时有摹拟。   5,,《子虚赋》是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早期客游梁孝王时所作。此赋通过楚国之子虚先生讲述随齐王出猎,齐王问及楚国,极力铺排楚国之广大丰饶,以至云梦不过是其后花园之小小一角。
  乌有先生不服,便以齐之大海名山、异方殊类,傲视子虚。总的来看都是张扬大国风采、帝王气象。此赋与《上林赋》构成姊妹篇,都是汉代文学正式确立的标志性作品。  《上林赋》是《子虚赋》的姊妹篇,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
  作品描绘了上林苑宏大的规模,进而描写天子率众臣在上林狩猎的场面。作者在赋中倾注了昂扬的气势,构造了具有恢宏巨丽之美的文学意象。此赋是表现盛世王朝气象的第一篇鸿文。 6,“互见法”,本指司马迁所创咋的一种述史方法,。
    《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在一个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基本特点,而其他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
  这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7,乐府最初始于秦代,到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  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8,《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
    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 9,《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世遂作为组诗看待。      10,鸿都门学是汉代学习、研究文学艺术的高等专科学校。
  创立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 (178)二月。因校址设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名,是中国最早的专科大学。鸿都门学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产物,即宦官派为了培养拥护自己的知识分子而与士族势力占据地盘的太学相抗衡的产物。
  又借汉灵帝酷爱辞、赋、书、画的缘由,办了这所新型学校。

2011-04-18

40 0
不可尽信尽量避免…你好懒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学
民俗传统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