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请指点古文中“与”的解释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1)女弗如也。” 这个“与”有人作连词“和”解;有人作动词“赞同、同意”解,我同意你的看法,你是不如他呀。我不知道谁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当时的情况?请高人指点

全部回答

2008-11-22

0 0

     与 字在《论语》中是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连词,表并列。如你例子中的“女与回也孰愈?”(你和颜回哪个强?)。 另一种是作动词,表示 赞同 认同 的意思。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吾与点也”(我赞同曾点的回答)。
   你提这问题,早就有人争论过。  我觉得,是作“和”还是作“同意”,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行文的流畅;二是事理的通顺。 从行文看,我们看译文: A。“你确实不及颜回。
  就连我也不及他呀!” B。“你是不及颜回,我同意你不及颜回。” 显然,B 项在行文上磕磕巴巴,不如A项流畅。 从事理看,如果从“同意”的解释,则孔子是明知子贡不如颜回,但却明知故问;问完后还要强调“你确实赶不上颜回”,这显得孔子虚伪,而且又给当学生的以难堪。
     如果从“和”讲,更合理一些。因为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也是他最喜欢的学生。颜回也的确聪明好学而且谦虚。孔子说“连我也不如颜回”,正是讲的心里话,也是孔子自己谦虚的表现。
   我倾向于“与”字作“和”字讲。

2008-11-23

96 0

是“和”的意思,表并列。意为“我和你都不如颜回。”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