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关于观察者对空间的塌缩影响

  在刘慈欣的《球状闪电》当中,包括其他许多科幻作家的作品当中,都提到了具有观察者的时候量子态便不会发生,只有当没有观察者的时候才会形成量子态,电子形成电子云。有没有人能具体阐述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电子运动的轨迹不是早就确定了的? 由于人或者其他的观察者的存在,改变了运动轨迹? 难道这不就是唯心主义???证明了唯物主义是有局限性的??? 《球状闪电》中原文如下:丁仪肯定地点点头:"确实如此!当有观察者的时候,它们的状态塌缩为一个确定值,这个值与我们在宏观世界的经验相符,所以它们击中了目标;但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它们呈量子状态,它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其位置只能用概率来描述,在这种情况下,这一排球状闪电实际上是以一团电子云的形态存在的,这是一团概率云,击中目标的位置只占很小的概率。
  " 丁仪摇摇头:"不可能的,量子态只在无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观察者一出现它就塌缩为我们的经验现实,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见到概率云。" 。

全部回答

2008-03-24

0 0

  是的,但应该说每次观测都会改变被观测系统的状态。但这不是唯心主义。另外,原文中有些话有点夸张。例如 但没有观察者的情况下,它们呈量子状态,它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其位置只能用概率来描述 其实,能用概率来描述就表示有某种意义的确定性。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见到概率云 我们也没有见过电子,质子,但是通过电子,质子和仪器的相互作用可以认识他们。概率云也是一样,可以通过某些效应来了解他。重要的是一个事物如果什么效应都没有,那就是(物理上)不存在的。
  以前的“以太"就是这个东西。

2008-03-25

89 0

4维空间(即我们常用的理论)在原子尺度或亚原子尺度具有局限性. "难道电子运动的轨迹不是早就确定了的? " 是的,不是确定了的 空间的维数会影响概率分布.这正如"猫死,猫活等问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出国/留学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数学
化学
天文学
环境学
建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心理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