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为何有球状闪电

全部回答

2008-06-18

0 0

    球状闪电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闪电。 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
  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  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响声。
    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状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
  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轻轻的避开它,千万不要去碰它。   科学家推测,球状闪电是一种气体的漩涡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
  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球状闪电较为罕见,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难,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谜。   球状闪电很少出现,但形式多样,大小不一,且变化多端。
  据目击者追述,见到的球状闪电有以下几种: (1)光带相连的球状闪电。1990年3月28日晚,在久雨初晴的湖北省江汉平原100多米高空,出现了几团火球,直径约10厘米。奇怪的是火球中间以光带相连,并拖着扫帚似的尾巴,在空中缓缓飞行。
     (2)小如核桃的球状闪电。1980年5月14日下午,河南省林县南部的罗卷村,出现了一个只有核桃大的球状闪电,但它的能量很大,在钻进了电工房后,烧黑了墙皮,炸裂了房屋。
   (3)像探照灯似的球状闪电。1979年1月6日,在吉林市出现罕见的雷打雪时,有人曾经看到一个落地球状闪电在气象站办公室转了数图,然后又腾空而起,往东方飞去。  它像个大探照灯,把一路照得通亮,最后落入松花江里消失了。
   (4)由火龙变成的球状闪电。1993年9月16日,江苏省滨海县城天气异常闷热,气压很低(据查14时气压为1006。4百帕,较前一天同时低5。0百帕),大约19时45分,突然一条红火龙从该县东坎镇东村东园组的村东向西飞来,飞到杨某家周围上空时,变为一只火球窜进屋内,紧接着一声巨响,一个遭雷击身亡,身上衣服头发均被烧光,两人被击昏在地,身上多处烧伤,后经抢救脱险。
     现经科学家们多次观测研究,初步认为球状闪电也是闪电的一种,它是从原子中“拉”出来的电子和离子的 混合物,往往出现在雷雨天气中。球状闪电并不全是球形的,也有梨、哑铃等形状。
  它的直径通常为几十厘米,也有更大或更小的。最长见的为红色和桔色,特别明亮时为绿色和蓝色,球状闪电的移动路径很奇特,有的飘浮 不定,有的凌空而降,它还喜欢钻烟囱,挤门缝,有时忽上忽下,飘飘悠悠,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 发出“嗡嗡”响声。
      球状闪电的生命史一般为几秒钟到几分钟,也有持续十几分钟的,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 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状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
  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轻轻地避开它, 千万不要去碰它;如果球形雷意外飘进室内,千万不要跑动,因为球形雷一般跟随气流飘动。

2008-06-18

42 0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
  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  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
  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
  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
    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
    如果你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资料记录下来呀!那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球状闪电之所以神秘,实在是因为它并不常见,它飘渺的行踪、多变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时间巨大的破坏力都让人类着迷。
  所以,早在古希腊的年代,人们就开始留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   球状闪电的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
  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黄色,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
  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
  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  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  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

2008-06-18

45 0

    球形闪电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闪电形状。闪电,有线形、带状、火箭形和球形四种。最常见的是线形,球形闪电出现很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人类共记录了4000多次球形闪电现象。 1981年,一架"伊尔-18"飞机从黑海之滨的索契市起飞。
  当时天气很好,雷雨云远离飞行线40公里。  当飞机升到1200米高空时,突然一直径为10厘米左右的火球闯入飞机驾驶舱,发出了震耳谷聋的爆炸声后随即消失。但几秒钟后,它又令人难以置信地通过密封金属舱壁,在乘客舱内再度出现。
  它在惊乱一团的乘客头上漂浮着,缓缓地飘进后舱,分裂成两个光亮的半月形,随后又合并在一起,最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了飞机。  驾驶员立即着陆检查,发现球形闪电进出的飞机头尾部各钻了个窟窿,雷达和部他仪表失录,但飞机内壁和乘客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据气象专家介绍,球形闪电似一团火球,约有篮球那么大,偶尔也有直径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球形闪电多半在强雷雨的恶劣天气里才会出现。球形闪电有个怪脾气,见缝就钻,常常从门窗、烟囱、甚至缝隙中钻入室内,有时能沿着导线以每秒2米左右的速度前进并燃烧 。
    它一般沿水平方向移动,有时也停留在空中不动,或缓慢地降落。有的球形闪电在移动中还能自旋,有的则会反弹。它移动时发出嘶嘶声,消失时发出爆炸的巨响,振动能量足以破坏一般的建筑物。
  由于爆炸时空气发出了化学反应,生成了臭氧和一氧化氮,故球形闪电消失后有一股难闻的味道。 球形闪电虽是一个灼热的火球,但当它靠近一些易燃物体如树木、纸、干草时,并不起火灾,而在爆炸的一瞬间却可以烧掉潮湿的树木和房屋。
    如若落进水池,球形闪电会使水沸腾。它能轻而易举地穿过玻璃 ,又可从门缝、烟囱里钻到房屋之内。所以像以上发生的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奇怪的是,球形闪电到底是何种物质?一直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有几种假设:有人认为球 形闪电是一种带强电的气体混和物;有人则推测是化学反应堆;还有人认为是一种氮氧化合物;更有学者说它是一团高度电离的空气囊。   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土壤样品暴露在跟闪电过程一样的条件下,就会产生含有硅的纳米微粒,其被氧化的速率与球形闪电平均8秒的生命周期是一致的。
  研究人员由此提出一种理论,即,土壤被雷电击中后,会向大气释放含有硅的纳米微粒,来自雷电袭击的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这些纳米微粒中,当达到一定高温时,这些微粒就会氧化并释放能量,形成球形闪电。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目前观测到的部分UFO,也是一些高空球形闪电,发出奇怪的光,似一个大火球 以上诸种说法,都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在实验室中成功制造出了球状闪电,这将有助于人们对球状闪电进行直接研究。
   球状闪电,一种由等离子体构成的闪电,在雷雨天气里往往带来很大的破坏力,造成人员和财物巨大损失。  这种闪电存在时间很短,较难追踪,此前,球状闪电对人们来说仍然是个谜。
   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康斯坦丁核物理研究所专家在研究中发现,球状闪电由呈阳性的氢离子和呈阴性的氢氧基离子构成,球状闪电中的这些离子被水汽包裹着,水分子能够阻止两种离子结合到一起,从而使得球状闪电能够存在一些时间。
    根据这种特点,他们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了球状闪电。 实验所用装置由一个连在一起的电容器组和两个电极组成,其中一个电极是铜线圈,放置在聚乙烯容器的底部,并在容器中盛放了自来水;另一个由碳棒组成的中心电极放在容器水面以上的地方。
  当中心电极的碳棒被滴上水滴时,两个电极之间会有电流通过,其持续时间非常短暂。  在电路的短暂接通和关闭过程中,中心电极会释放出等离子束,并且分离出发光的等离子粒团,大小从10厘米到18厘米不等,温度不超过60摄氏度,一般在0。
  2秒到0。5秒后消失。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合适,等离子粒团会呈现圆球状,成为球状闪电。此外,中心电极所使用的材料不同,这种人工球状闪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比如使用碳做中心电极,闪电中心会呈现淡紫色,外面呈淡黄色;用铁做中心电极,闪电呈淡白色。
    专家还发现,等离子粒团的存在时间受中心电极尺寸大小和几何形状、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电流强度和持续时间、水的温度和导电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专家指出,虽然实验室条件下制造出来的球状闪电的尺寸没有自然条件下形成的球状闪电大,但是科学家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球状闪电进行直接研究。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地球科学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升学入学
外语学习
院校信息
人文学科
学习帮助
理工学科
K12
理工学科
地球科学
生物学
农业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建筑学
环境学
生态学
天文学
数学
心理学
物理学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