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诗歌

古代诗词中韩凭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古代诗词中韩凭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9-19

0 0
    晋•干宝《搜 神记》卷十一:“宋康王舍人韩凭,娶 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沦为城旦。……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死。
  遗 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凭合葬。王怒,弗听。使 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 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 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 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韩凭,战国时宋康王舍人,因康王夺其 妻伤而自杀,后其妻亦自杀,二人精魂化为鸳鸯,昼夜悲鸣于二人墓冢 所生之梓木上。
    韩凭又作韩冯。故后世即以“韩凭”代指鸳鸯,因以为 典。唐•王初《青帝》:“韩凭舞羽身 犹在,素女商弦调未残。”唐•罗虬《比红儿诗》:“可中得似红儿貌,若 遇韩朋好杀伊。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诗歌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诗歌
小说
散文
戏剧
诗歌
诗歌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