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年号的册封有何讲究?

中国古代谥号、庙号、年号的册封有何讲究?

全部回答

2017-07-19

0 0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 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皇帝的家庙) 立室祭祀时所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期,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 是同一个名字。
  后来,人们觉得直呼已死 的先帝、先王有些不妥。于是,商时祭祀就用他们的生日天干来称呼,以表示恭敬。   如夏朝太康、少康、孔甲,商朝的祖甲、帝乙等。谥号是古代帝王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 后,朝廷或后人按其生平事迹以示褒贬所 给予的称号。
  它最早出现于周朝。据说,周公做谥法,每个天子死后, 根据他生前的行为,给他一个代名。譬如, 周武王因为灭商朝有武功,死后谥为“武”。  周文王因为发扬文化,重视本国的农业生 产,关心内政,就谥为“文”。
  这种谥法一直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辛亥革命爆发 后,才跟着清王朝一同消失了。一般说来,臣子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以两字居多,如诸葛亮谥号“忠武”, 欧阳修谥号“文忠”。谥法在秦朝时也曾一度中断。
  这是因 为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后,认为加谥号是“子 议父,臣议君”,不可取。  于是下令废除了谥法。后来到了汉朝,庙号、谥号才恢 复过来。东汉以后,也曾出现私谥。它不是由 朝廷赐予的,而是由儒生们评定的。
  如陶 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年号是皇帝在位期间纪年的名号。年 号最早从汉武帝开始。新皇帝即位,必须 改变年号,称改元。同一个皇帝在位时,也有改元的。  明清两代皇帝基本上不改元, 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年号,因此可用年号做皇帝的称谓。
  如明神宗年号叫万历,被称 为万皇历帝。清高宗年号乾隆,被称为乾隆帝。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