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历史学

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么?

全部回答

2007-08-05

0 0
    《三国演义》中为了塑造才智几近天人的诸葛亮形象,不惜牺牲一代帅才,用三次斗智失败而被活活气死来描绘周瑜,但周瑜真的是被气死的吗?值得考证`````` 从演义中可以得出结论:周瑜心胸狭隘,嫉妒诸葛亮的才智,而又在斗智中失败才被气死的。
   好,先从周瑜心胸狭隘说起。  周瑜出身名门,家教甚好,少年得志,能统观全局,是难得的帅才,所以才有孙策的“外事不决用周瑜”之托。可见周瑜必定是心胸广博之人,程普周瑜之争更是体现了周瑜之大度。
  由此可见周瑜之大度丝毫不逊于司马懿,诸葛亮寥寥数语根本不会刺激到周瑜,更何谈周瑜是被诸葛亮气死?而且从他“气死”时还推荐和诸葛亮较有交情的鲁肃,更可看出他的心胸宽广,决非小肚鸡肠之人。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吗? 据现代医学观分析:周瑜死前症状,只是因为情绪激动大呼几声就转不过气来昏厥而亡,可以知道是典型的心肌梗塞突发。
   那么他又是怎么有这种病症潜伏的呢?从中医理论分析:周瑜少年得志,一心为吴国事操劳,文武双用,日夜操劳,操作了先天元气,肾脏气滞血淤,肝脏解毒功能受损,血气受阴,还伴有吐血,最后心血动力不足,加上常年征战脏腑有旧伤,又不注意调养,肾气虚,肝火盛,心气结,阴阳失调,全身机理失衡。
    最后心脏病突发而亡。 所以基于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周瑜由于平日工作压力过大,为国事军事操劳过度,积劳成疾,而又不注意调理,心脑肝肾功能受损,心病潜伏。而最后国为一时情绪激动,血气不行,心脏聚停致死。
   生活在快节奏的都市人,对成功的迫切渴求,成功背后的辛酸忙碌,打拼才智的极度付出都让我们的身体承受了更甚于周瑜的压力,我们每天漠然的看待自己的心慌心悸,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成功是属于一个好的身体的,或许再给周瑜20年,他未必斗不过诸葛亮。
     。

2007-08-12

201 0
你估计你是武侠看多了,连那也信了。周瑜官做到了大都督,老婆是有名的美女。这样少年得志的有为青年,中国历史上能有几个。那诸葛亮的老婆长的那么丑。你说诸葛亮嫉妒周瑜我还相信。。

2007-08-08

189 0
演义 不知道能不能用“歪曲”二字来概括,已经和历史有很大差距了。

2007-08-06

217 0
  三国演义只是编出来的小说。。。。推见你去看易中天品三国。那里面就说得很好周逾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心胸宽广的军事天才再说了周逾嫉妒诸葛亮的说法跟本说不通~~~~当时周逾在江东集团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而诸葛亮当时连个官职都没有。
  
  。。而且周逾天生帅气身长八尺连妻子都是号称江东第一美女。。。别人嫉妒他还差不多他干嘛嫉妒别人。。。再说了诸葛亮是刘备这边的人跟周逾不是一个阵营的诸葛亮又不会跟他抢功而且诸葛亮当时才刚出山一场仗都没打过周逾干嘛嫉妒他呢~~~~~~~~~。

2007-08-05

214 0
    《三国演义》只是小说,偏重于刘备, 所以周瑜决不是气死的!!! 下边的介绍不错: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气度褊狭,忌才妒能的人物,被诸葛亮用计气死了,甚至临死还说出“既生瑜,何生亮”的话,让一代名将声誉蒙冤。
  实际上周瑜是一个儒雅风流、气度轩昂,很有大将风度的人物。  周瑜非常顾全大局,气量宽宏。他赢得老将程普的敬重,就是生动的例证。老将程普,不甘心为周瑜副手,故意挑刺,“数陵侮瑜”,周瑜以大局为重,不与计较,态度谦恭温和,时间一长,程普自愧不如,真心折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如饮美酒,不觉自醉。
  ”两人成了好朋友。   但是周瑜之死,与诸葛亮的确有些瓜葛。  两人各为其主,政治谋略水火不容。诸葛亮的隆中路线是辅佐刘备成帝业,荆州、益州是刘备的地盘。周瑜的路线是竟长江之极,要夺取荆州、益州,划江与曹操抗衡。
  赤壁战后,周瑜与曹仁争夺南郡,打了一年多的仗,周瑜虽然取得了胜利,确也费了很大的力气,左肋还受了箭伤。孙权拜他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驻江陵。  刘备在江南,刘琦死后,他称荆州牧,驻屯在公安。
  卧床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实在是周瑜心上的一块心病。   公元210年,刘备入吴,周瑜建言孙权扣留刘备,孙权未听,还答应把荆州南郡借给刘备,要周瑜让出地盘,周瑜生气,可想而知。周瑜不向刘备交割南郡,而是向孙权提出出兵伐西川的建议。
       他说:“趁曹操吃了赤壁大败仗的机会,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去取蜀,再并了汉中张鲁,然后,留下奋威守西川,我前据襄阳,压迫曹操。实现了这一步,北方也可以拿下来。
  ”孙瑜是孙权的堂弟,一直与周瑜并肩作战,是孙氏宗室勇将。进西川要发大兵,为了打消孙权的疑虑,周瑜提出要孙瑜同行。  为此,周瑜回到建业与孙权商量。这一次孙权同意了,让周瑜带领大军西上,刘备发出警告,派兵阻拦,周瑜未敢轻进,驻屯巴丘。
  周瑜这时确实感到力不从心,箭疮复发,也就短命死在那里,时年三十六岁。   周瑜死后,孙权极为悲哀。他说:“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后来孙权称帝,抚今追昔,还念念不忘地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由此可见周瑜对孙吴政权的贡献了。
      刘备在荆州,周瑜的计划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他忧劳成疾,死在巴丘。赤壁战后,周瑜一直带着箭伤在前线战斗,既要防曹,又要西征;面前有刘备挡道,这始终是周瑜的一块心病。
  于是他不顾客观环境,给自己提出了力不从心的艰难任务,也就短命而死了。 来源:《话说三国》 。

2007-08-05

218 0
    一。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之死 1。赤壁后抢先取荆州`此为一气``` 第51回: 周瑜、程普收住众军,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敌楼上一将叫曰:"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
  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乱箭射下。瑜命且回军商议,使甘宁引数千军马,径取荆州;凌统引数千军马,径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  正分拨间,忽然探马急来报说:"诸葛亮自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却教张飞袭了荆州。
  "又一探马飞来报说:"夏侯敦在襄阳,被诸葛亮差人赍兵符,诈称曹仁求救,诱□引兵出,却教云长袭取了襄阳。二处城池,全不费力,皆属刘玄德矣。"周瑜曰:"诸葛亮怎得兵符?"程普曰:"他拿住陈矫,兵符自然尽属之矣。
    "周瑜大叫一声,金疮迸裂 2。赔了夫人又折兵`此为二气``` 第55回: 望见玄德车马不远,瑜令并力追袭。正赶之间,一声鼓响,山崦内一彪刀手拥出,为首一员大将,乃关云长也。
  周瑜举止失措,急拨马便走;云长赶来,周瑜纵马逃命。正奔走间,左边黄忠,右边魏延,两军杀出。  吴兵大败。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陪了夫人又折兵!"瑜怒曰:"可再登岸决一死战!"黄盖、韩当力阻。
  瑜自思曰:"吾计不成,有何面目去见吴侯!"大叫一声,金疮迸裂,倒于船上。众将急救,却早不省人事。 3。周瑜使假途灭虢之计`被诸葛识破`此为三气``` 第56回 敌楼上赵云出曰:"都督此行,端的为何?"瑜曰:"吾替汝主取西川,汝岂犹未知耶?"云曰:"孔明军师已知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
    吾主公有言:孤与刘璋,皆汉室宗亲,安忍背义而取西川?若汝东吴端的取蜀,吾当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周瑜闻之,勒马便回。只见一人打着令字旗,于马前报说:"探得四路军马,一齐杀到: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孱陵小路杀来,四路正不知多少军马。
    喊声远近震动百余里,皆言要捉周瑜。"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 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正恨间,人报吴侯遣弟孙瑜到。
  周瑜接入。具言其事。  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令催军前行。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 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
  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  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志岂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至,江南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
  幸垂照鉴。 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  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寿三十六岁。 历史史实:周瑜 175~210 三国时期军事家。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士族。  少年时与迁居舒县的孙策相好。汉献帝兴平二年(195),随叔父丹阳太守周尚。
  时为袁术部将的孙策,欲独立发展,率军至历阳(今安徽和县),周瑜领兵接应,从此为孙氏出谋划策,统军征战。 同年,与孙策迅速渡过横江津、当利口,进入江东, 夺取牛渚(今当涂西北)、秣陵(今江苏江宁秣陵关),又克湖孰(今江宁湖熟镇)、江乘(今南京东),击败据曲阿(今丹阳)的扬州刺史刘繇,威震江东。
    为稳定后方,奉命还镇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州),并向前方筹送兵员、军粮,为夺取江东建立卓著功勋(见孙策攻取江东)。不久, 周尚免官, 周瑜随其还寿春(今寿县)。袁术欲以周瑜为将,周瑜深感袁术难于成事,自请出任居巢长,以便相机归孙策。
  曹操遣蒋干往说,欲诱去北方,也遭拒绝。   建安三年(198)还江东,任建威中郎将,屯牛渚,准备西进。时年24岁,吴中皆呼“周郎”。次年升中护军,随孙策怂恿庐江太守刘勋出兵上缭(今江西永修)后,率兵2万乘虚袭得其皖城(庐江郡治所,今安徽潜山)。
  继进击刘表部将黄祖于沙羡(今武汉境),歼敌数万。转而取豫章郡(约今江西),助孙策开拓了东吴疆土,留镇巴丘(今江西峡江)。   五年,孙策死,与长史张昭等共辅孙权,并广招鲁肃等军政人才。
  七年,曹操责令孙权送子为质称臣,众臣犹豫不决,周瑜力主拒曹,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避免了曹操的控制。十一年,又率兵西进,攻麻、保二屯(今湖北嘉鱼县境),俘万余人,还屯宫亭(今江西鄱阳湖畔)。
  十三年春,为前部大督,率军再次攻夏口,一举克城,追杀黄祖,打通西入荆州、进窥巴蜀的咽喉。  秋,曹操统军轻取荆州后,号称80万大军,致书迫孙权投降。周瑜等精辟分析形势,坚决主战,指出曹军不过20余万,且有远道劳师、不习水战等弱点,坚定了孙权与刘备联盟抗曹的决心。
  并与程普奉命为左右督,率精兵3万,联合刘备军,溯江西进,巧用部将黄盖火攻计,大败曹操于赤壁(见赤壁之战),迫其退回北方。  随即率军破曹军于夷陵(今湖北宜昌境),继攻曹仁岁余,带伤督战,终取江陵,任偏将军兼南郡太守。
   十五年,上疏反对割地给刘备,主张羁其于吴地,未被采纳。尔后,周瑜还京(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向孙权献计:乘曹操新败而未敢南进之机,发兵取蜀地,并汉中,西结马超,然后吴军主力据襄阳,伺机北取中原。
    得孙权赞许。赶回江陵(今属湖北荆沙)备战,于途中病发,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周瑜文武兼备,其卓越的军事谋略,对三国的鼎立和孙吴政权的巩固影响很大。他指挥若定,善扬长避短,出奇制胜,作战不畏艰险。
  精音乐。待人宽宏大度。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历史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历史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