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岳飞背后的字是其母刺上去的吗?

岳飞背后的字是其母刺上去的吗?

全部回答

2016-07-23

52 0
     一提到“精忠报国”四个字,人们心中首先想到的便是岳飞。这位南宋抗金名 将,为昭示报国的拳拳之心,其母在背上刺下四个大字“精忠报国”。这是广为大 家所熟悉的故事,但是如今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岳飞背上的四字不是“精忠报国” 而是“尽忠报国”,缘何流传到后世就变了文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提 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年岳飞抗金威风八面,所向披靡。岳飞所到之处,金兵皆闻风丧胆,抱头鼠 窜。岳飞率军收复了北宋被金兵占去的大片土地,为表彰岳飞的功绩,宋高宗赐岳 飞一面大旗“精忠岳飞”。
  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 飞”的大旗。 到了明清以后,官方在教育百姓时依据这个故事,将岳飞的“尽忠报国”变成 了“精忠报国”。  因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彰建立起的汉人统治的政权,并不安 稳,依然存在很大的外患,南有倭寇扰境,北有强势的蒙古势力虎视眈眈。
  在这种 情况下,官方想向民众传达一种精神,在国家危难的时刻,随时为国家献身的精神。 要像岳飞当年保护宋朝帝权一样,保护如今本朝的帝权。朱元璋就是想通过这样 的宣传,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尽忠报国”也在官方的宣传教育之下慢慢地变作了 “精忠报国”。
   这个看法得到共识之后,人们又提出一个疑问:谁为岳飞在背上刺的“尽忠报 国”四字?因为人们在最接近事情发生时间的《宋史》中没有找到详细记载。于是 民间通过说书人的传说,形成了众多的版本。一些说书人为说明岳母的深明大义, 岳飞孝顺母亲,就造了岳母刺字的故事。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通过考究说,岳飞背上 的“尽忠报国”,是宋朝兵制使然。面对这些说法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又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游教授首先否定了岳母刺字的说法,因为岳飞的母亲只是一名农村妇女,大字 不识几个,能识得自己的名字就已经不容易了,所以岳母不可能自己亲自刺字。
    但 有可能是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请专人在其背上刺的四字“尽忠报国”。 游教授又提到,虽然在清人钱汝雯《宋岳鄂王年谱》卷一有记载岳母为岳飞刺 字的说法,但据他考证钱汝雯撰写的年谱,参考文献来源于《唐门岳氏宗谱》。
  而 《唐门岳氏宗谱》写成的时代距离宋朝已经很远,而且他其中的材料多来源民间流 传的故事,不能尽信。   那岳飞背部刺字是否为宋朝兵制使然?据记载岳飞于宣和四年(1122年)19 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如果真是兵制使然,那背部刺字应该形成于那时。
  北宋末年 之所以有“刺字为兵”的制度,是因为北宋重文轻武的习惯。因为重文轻武很少人 愿意从军当兵,于是北宋就采用募兵的征兵制度。  应招当兵的人按市场价格给予 每月粮饷津贴。
  当时很多穷苦家的孩子、游民、饥民和犯法的人应招入伍。为了防 止这些人得了国家粮饷之后偷逃,于是在他们脸上刻上印记,以方便辨认。随着时 间推移,一些开明的士大夫提出意见,在脸上刻字有违人道,于是改在手背、手心或 虎口处刺字。
      需要刺字的部队包括皇帝的禁卫军和国家的作战部队,各个军中刺 字内容也不同。 根据以上历史资料,游教授断定刺字不可能是兵制所为,因为不论从刺字的位 置还是从刺字的内容上来看,岳飞当年征兵时,不可能为他搞特殊,在背上不起眼 的地方刺四个“尽忠报国”的字。
   那究竟岳飞背后的四字是谁所为,根据现存史书尚不能得出定论,在加上说书 人的参合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在这纷繁复杂中理不出一个头绪,成了历史上 的一个谜。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其他社会话题
法律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