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怎样才能发挥幼儿在师幼互动的主体?

怎样才能发挥幼儿在师幼互动的主体性

全部回答

2014-06-19

56 0
    一、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新《纲要》特别强调幼儿的主体性,通篇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对每个幼儿个性能力结构和学习特点的尊重,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的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自立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等特征。
  幼儿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主体性的人。  幼儿的主体性总是以一种主体身份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种活动发展自己,所以只有通过幼儿作为主体参与和自身活动,教育才能成功。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承认幼儿作为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自信的和发展中的个体权利,是有效地发展幼儿主体性的基本前提。
   师幼互动,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好奇心和自我探索的天性。  幼儿在3—6岁这个阶段,都喜欢接触和探索新奇有趣的事物。幼儿学习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受兴趣和需求所驱动,只有在兴趣和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幼儿才会以极大的热情去探索。
  在幼儿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如果教师能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这些特点,能“善于发现”、给予“鼓励”、给予“关注”,为他们提供有益于发展幼儿主体性的条件,对幼儿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例如,一天餐后活动,我园大一班的张老师发现许多小朋友与往常不一样,不是去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而是围在一起讨论李海智小朋友带来的一本《中国儿童百科全书》,书中图文并茂,都是小朋友感兴趣的事情。
  特别是“我们的身体”中的人体细胞引起了幼儿的极大兴趣。“原来我们的身体有这么多种细胞”,“哪种细胞最有用呢?”有的说是棱形细胞,它是构成肌肉的;有的说是圆形细胞,因为它是血液细胞;还有扁平细胞,多角形细胞……,孩子们都议论开了。
    张老师饶有兴趣地参与孩子们的讨论,热情地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求知欲望,因而小朋友讨论更热烈、更起劲了。 相反,如果教师不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师道尊严”、“正人君子”的角色来“教育幼儿”,给幼儿以“强制”、“灌输”,必然会压抑、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
  例如,当有的幼儿好奇的提出“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时,一些教师便直截了当地告诉幼儿因为圆形的东西滚得最快,把答案直接告诉他们,没有尊重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失去了自主探究事物的机会。  又如,当教师和幼儿讨论“为什么天会下雨?”时,有的孩子说:“老师,我知道,因为叔叔在很高的地方用水龙头喷下来的。
  ”很显然,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有的教师往往马上否定孩子的答案,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不善于尊重、鼓励孩子天真烂漫的自主性。学习是幼儿内在的一种心理过程,要让幼儿从问题出发,自己主动地发现知识。
    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自主探索事物的兴趣,感受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让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师幼互动中,我园教师着眼于幼儿的学习兴趣,注重幼儿自由自主的活动过程。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以兴趣为动力,以游戏为过程,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音乐活动,把游戏活动渗入音乐教学之中,改变以往要求幼儿“静坐”、不许幼儿乱说乱动“专制式”的教学模式,把唱、跳、律动、节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
    在练声时,把“以往教师严格指定位置”改变为“请小朋友自己找好位置练声”。幼儿由被动受支配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对促进幼儿主体发展,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二、以教师为导,发展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要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  《纲要》要求“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善于支持幼儿自主发展,同时要在支持中引导,使教育和发展融为一体。
   以教师为导,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就是要按《纲要》的要求,在支持中引导,支持幼儿的好奇探究行为,支持幼儿的自主自由发展,使幼儿获得探索的机会,感受到自己所进行的活动的重要性,体验到活动的快乐与成就感。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会产生许多疑问,提出很多问题,尤其是3—6岁的幼儿,更会抓住老师问个没完没了。例如,猫为什么会爬树?为什么小金鱼跳出鱼缸离开水就会死?天上飞的小鸟会不会迷失方向?等等。
  这些问题和疑问,体现了幼儿可贵的探索求知的天性。教师要让幼儿真切地感到你对他们的提问是重视的和赞许、鼓励的。  当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时,老师要及时应答。无论你是否知道答案,都不要斥责或回避岔开他们的问题,而应该尽量给予启发和引导。
  在工作中,有的老师“懒得理”,说孩子“多嘴”,或回避岔开问题。几次得到消极的反馈后,幼儿会感到老师不喜欢他们提问题,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和兴趣也会减少,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有“乐教”的精神,要关注、支持、鼓励幼儿动脑筋、提问题,这样才有利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师幼互动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我园在环境布置中,教师非常注重发挥幼儿主体作用,积极采纳和吸收幼儿的建议,请幼儿参与环境创设。例如,中班在设计“秋天”这一主题墙饰时,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秋天”的特征,共同确定墙饰的内容。
    在墙饰制作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各种落叶、石子、废旧物品,制成各种“作品”来装点墙饰。此外,教师们还创造各种机会来展示幼儿的作品,在教室、走廊、宣传橱窗等地,随处可见幼儿的作品。
  在环境布置活动中,教师不仅给幼儿提供了参与活动的机会,发展幼儿动脑、动手能力,而且能够使幼儿有一种参与和成为幼儿园主人的自豪感,使幼儿的主体性从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三、以有趣多样的方式,增强幼儿的主体性 在师幼互动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增强幼儿的主体性?从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除了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教师要善于引导以外,还必须以有趣多样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增强幼儿的主体性。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  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教师通过组织幼儿的各项游戏活动,对发展幼儿的主体性将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我园大班老师在组织幼儿体育游戏“扔沙包”时,有的小朋友突发其想说:“老师,我们能不能做‘流星球’来玩?”。老师很支持小朋友的想法,组织小朋友制作“流星球”,让一部分幼儿用旧报纸搓成圆团,另一部分幼儿则用老师剪好的各色绸布小条塞进圆团里,最后用透明胶把圆团包好,各种颜色鲜艳的“流星球”就做好了。
    当大班小朋友在操场投“流星球”时,吸引了其他班的小朋友观看。大班小朋友既兴奋地练习“投掷”,又感受到自己动手制作“流星球”的成功感和快乐感,高兴得哈哈大笑。 绘画是一种表现及创作的活动,它本身对幼儿的感知力、记忆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因为绘画工具和操作过程非常简单,幼儿有很大的创作自由,因此,幼儿的主体性常常可以通过它表现出来。  我园教师在和幼儿相处中,认真揣摩幼儿的心理特点,在美术活动中,借助绘画,师幼互动,让幼儿的主体性从中得到展示。
  例如,在画“刺猬”的美术活动中,幼儿在老师指导下,在基本能画出刺猬外形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何倩莹小朋友想象出秋天的果树结了很多果子,熟透了掉在地上,大刺猬、小刺猬看见这么多果子,又没有带篮子,怎么办?聪明的小刺猬就地一滚,身上的刺扎满了果子。
    她的这幅想象画,获得了第十届《希望星杯》全国青少年儿童书画竞赛二等奖。还有在“我的妈妈”为主题的绘画中,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刻划出了不同妈妈的形象。有的妈妈在做饭,有的妈妈在打电脑,还有的妈妈开着小汽车等等。
  小朋友通过自己的思维,想象出多姿多彩的妈妈形象。 我园利用“小小种植园”,在师幼互动中,也有效地增强了幼儿的主体性。  幼儿对不断变化的事物很感兴趣,而植物的生长是一个很容易看得清的变化过程。
  小朋友很喜欢到种植园活动,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师幼在种植园里种下蔬菜后,小朋友特别关心它们的生长情况。大二班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小本子和铅笔,分成若干小组,定时到园里观察和记录各种蔬菜的生长变化,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植物。
    在种植过程中,从种子种到土里—浇水—种子发芽—长出叶子—长出更多的叶子……,幼儿及时发现“白菜长大了”、“韭菜叶子长长了”、“西红柿开花结果了”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用心观察,动手记录,很好培养和锻炼了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当小朋友发现有的蔬菜被晒得干枯时,教师们就借此机会让幼儿找原因,引导幼儿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让幼儿知道人每天要喝水,植物也不例外,水分也是植物必不可少的。  此后,每当小朋友到种植园时,有的就会拿着用饮料瓶做的浇水工具给蔬菜浇水。
  收获季节,当大家把从种植园里摘来的蔬菜送到厨房加工炒熟,教师和小朋友一起品尝自己种植的“无公害蔬菜”时,小朋友是多么地高兴!。

2014-06-18

29 0
边玩边学 把学和玩结合到一起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