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普惠金融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普惠金融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进一步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全部回答

2014-07-15

    一、 发展“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金融高管经营发展要以实现股东利益为主要目标,如此一来,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与发展“普惠金融”就显得格格不入,但是对公有制体系下的国有商业银行而言,在国家控股亦即全民所有的基础上,发展“普惠金融”的方向与维护股东利益的目标如出一辙,相得益彰。
    相对于非公经济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具有不可动摇的义务和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又存在种种问题。 (一)“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亟待深入 经济学家菲利普•科勒提出了营销历史发展中出现过的五种市场经营观念: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近年来普遍开始重视市场,了解市场,并迎合市场开发了诸多符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但是在营销观念上,还存在滞后现象,例如完全局限于传统媒介的广告宣传,坐等客户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的“坐商”模式,其营销的出发点也主要落在了金融产品上,即以推销产品的需求为中心,目的是将金融产品销售出去以获取利润,被认为是一种“以产品为导向”的经营观念。
    基于更新换代不及时的营销观念,银行销售渠道的单一化,再加上银行系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客户的选择区间消失殆尽。这样的营销方式相对于数量众多、实际情况各有不同的小微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而言,则会出现开发的金融产品“水土不服”,亦或是使用起来“消化不良”,造成资本利用效率的大幅降低,资本成本相对增加,对发展“普惠金融”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二)对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认识不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这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对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切实做到政企分开,规范经营决策模式,提高企业效率。
  由于职业经理人的引入,企业追求利润的目标将进一步明确,尤其作为竞争日益激烈的银行业,净利润成为衡量业绩的重要指标,树立一个与国有商业银行担负的社会责任相匹配的、合理的“业绩观”成为难题,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中所能作出的贡献受到影响。
     (三)高效的信用体系仍有待健全完善 信用体系是一个市场趋于成熟的标志,信用体系建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浪费,规范市场环境,将不断更新的支付手段进一步优化为信用交易。
  近年来,我国在信用体系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基于实际运用还缺少有力的抓手。   1。现有信用体系的主体主要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该系统基于工商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系统内的行为记录,主要包括交易流水,信用卡还款记录,借贷记录等内容,仅仅局限于银行的行为记录,并不能真实有效的反映一个人的综合信用度,尽管已有部分城市和地区拟将一些其他社会行为纳入信用体系,但是目前来看,尚无较大进展。
     2。由于基于银行交易的征信系统限制,缺乏资金的工商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尤其是发展“普惠金融”的重要目标群体,很可能此前从未在银行办理过业务,征信系统便无用武之地,贷款银行不得不追加审查“三表”(水表、电表和报表),一来无端浪费了放贷时间,延误了最佳经营时机,二来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借款人的信用记录,致使一些信贷业务需要足值的抵质押物,无形中抬高了信贷业务的门槛,为“普惠金融”的实现制造了困难。
     (四)“普惠金融”的发展与风险控制还需要权衡 由“普惠金融”的路径研究不难看出,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措施是加强面向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者的小额贷款发放,但是由于有效信用体系的缺失,小额信贷面临着巨大风险,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其风险主要源于“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和“规模失控”。
     1。“逆向选择”指小额贷款最容易贷给风险最大、最有可能不还款的借款人,因为他们往往是最积极、并且愿意支付最高贷款利息的人,这部分人属于风险喜好者,急于追求高额利润,可能会在经营过程中过分激进,导致风险。
   2。“道德风险”指当金融机构发放小额贷款之后,由于金额较小,受托支付难以实现,借款人有可能不依照合同项目进行投资,转而从事其他活动,这种活动显然比合同规定项目有更高收益,从而伴生更高风险,导致贷款逾期乃至不良的风险陡增。
     3。“规模失控”指由于政策控制失效,导致小额信贷发展过快,部分金融机构重复放贷,借款人入不敷出,盈利能力不足以弥补利息增长,出现大规模违约。以印度为例,由于过度扩张小额信贷,忽视了风险控制,2010年,该国出现了小额信贷危机,由于还款出现问题,加上催收方式欠妥,出现大量的借款人自杀事件,一时间,小额信贷市场频临崩盘。
     基于小额信贷业务较高的风险度,如果监管部门不适度提高小额信贷不良容忍度,商业银行将在发展“普惠金融”中顾虑资产不良率的红线,主观上人为提高审批标准,使“普惠金融”受众范围进一步缩小。
   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措施和建议 工商银行作为中管金融企业,连续多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重点介绍了工商银行在履行社会责任各个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013年7月,该行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行和各级分行坚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将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融入活动,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
  作为在中国金融行业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金融机构,工商银行尽管围绕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发展体系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距离完全建成“普惠金融”还有很大的改革空间,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归纳,并提出建议。
     (一) 建立企业级数据库,为发展“普惠金融”夯实基础。 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建立内容综合、形式灵活、利用率较高的企业级数据库,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广泛的客户基础做实数据,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科技实力整合数据,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析师队伍建立挖掘数据,通过国有商业银行富含经验的客户经理队伍加强信息的整合和利用。
    例如工商银行历时10年建成的企业级数据仓库系统(EDW),目前已进入正常运转阶段,为银行经营决策分析和客户服务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同时也为相关下游关联应用提供批量数据,提高了供数时效性。
  尤为重要的是,数据仓库为风险量化提供了重要支持,使风险可控性进一步提高,为信用体系的完善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为银行业务运营、客户行为分析提供基础数据保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二) 优化产品开发流程,为发展“普惠金融”创造条件。
   进一步拓宽思路,缩短金融产品开发周期,建立起一整套的征求意见、反馈意见、形成决策、开发产品、测试产品、高调宣传、主动营销、听取建议、不断完善的金融产品创新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交互系统,和营业网点直面客户的优势,积极主动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利用内部机制的合理优化,迅速分析市场、研究需求、作出决策,同时向意见提出者反馈行动进度;交产品开发部门开发产品,测试部门对产品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测试,迅速推出市场。
    以小额信贷类业务为例,其目标群体主要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业主,数量众多,且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因此灵活的产品设计、快速的开发周期和精准的目标营销在发展“以客户为中心”的“普惠金融”中尤为可贵。
   (三) 合理整合专业部门,为发展“普惠金融”平添动力。 结合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落实精细化管理,对金融机构的组织架构进行事业部改革,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品条线事业部,提高内生动力。
    以小额贷款为例,国内商业银行多把信贷业务部门分为个人信贷业务和公司信贷业务,其中个人信贷业务主要办理个人住房贷款和个人经营贷款,公司信贷业务则兼顾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一方面,业务营销方式主要依靠客户经理的目标营销,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客户经理目标营销的主观因素,只能顾及有限的客户范围和群体,而急需要资金的个人和企业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相关业务无法成行。
    另一方面,在银行办理小额贷款业务的个人和企业往往对资金的时效性有较高要求,但是由于银行相关业务流程参照大中型企业业务流程设计,耗时耗力,成为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一个掣肘。
  因此,在国有商业银行各营业网点设立专门的小额信贷部门,同时在营业网点稀缺的地区设立合资控股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形式机构,通过广泛宣传和精准营销,引导客户主动到营业网点办理业务。  同时,优化小额信贷业务流程,充分利用银行数据库优势进行条件审核,将风险控制到最低,将放款速度提高到最快,为企业和个人经营者充分掌握时机提高最大便利。
   三、改善支付环境,为发展“普惠金融”提升质量。 客户在银行办理业务候时过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试分析为何顾客办理业务时间过长?一方面由于银行控制风险的需求,业务办理方式趋于网点受理业务,远程集中处理业务的模式,导致单笔业务办理时间过长;另一方面由于顾客偏向于现金支付,导致大部分业务不得不到柜面办理。
    由此可见,从根本上解决客户侯时过长的办法在于改变改善支付环境,优化支付方式,大力提升金融产品的电子化水平。比如工商银行开发了基于PBOC2。0标准的异形芯片卡“闪酷卡”,大力发展非接触式支付方式,为创新金融支付方式作出了尝试。
  在解决支付环境硬件的同时,将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环节的一项专项整治措施,在全国开展营业网点标准化改革,通过增加非现金柜口和大堂经理人员配置等措施,大力提升窗口服务的软件水平,尽最大努力提升各层次客户的满意度。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改进作风,发展“普惠金融”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在依靠改革、创新与转型来增强经营活力和发展动力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尽管面临相当多的困难,但是改革从来都是有阻力的,只有借力使力,在内外部因素中积极作出调整,变阻力为动力,教育实践活动就会取得成效,“普惠金融”指日可待。
    。

2014-07-15

    对于很多大型商业银行而言,支持农村与农业发展仍属于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范畴,它们将支持农村微型客户作为一项能够为金融机构带来社会认同度与美誉的义务性行为,但并不将其视为能为金融机构带来盈利机会并实现财务可持续的商业性行为。
   信息经济学、交易成本理论以及规模匹配理论,为大型商业银行能否为农业与农村的微型客户提供金融支持提供了传统的经典答案。  这些理论一致认为,大型商业银行在服务农业与农村的微型客户方面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型商业银行在搜寻与处理微型客户信息方面不具备优势,它们甄别微型客户信用并防范风险的交易成本较高。
  因此这些理论认为,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大型商业银行天然不具备为微型客户服务的能力。   但问题在于,大型商业银行难道不能为农村与农业领域的微型客户服务吗?全球已有若干成功案例为这个问题提供了答案,其中的关键在于机制、体制的创新。
  通过系统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与制度创新,大型商业银行不仅可以为农村与农业领域的微型客户服务,而且可以大幅降低成本、有效控制风险,并从农村与农业领域获得较为丰厚的商业回报。   笔者最近的研究试图对传统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与规模匹配理论提供补充性的解释框架,这一解释框架概括来说,就是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
   所谓优势匹配理论,即每一个商业银行因其发展历史、规模、人才结构、内部治理等原因而具备不同的优势,每一家商业银行在选择服务对象时均须考虑其各自的比较优势,按其比较优势确定自己战略定位、服务产业的结构以及服务客户的结构。
     所谓要素对接或要素整合的理论,是指每一家商业银行在服务微型客户时均应从整个金融体系的客观视角去考察,以期实现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市场主体的要素对接。要素对接与要素整合理论的意义在于,要从整个金融体系甚至从整个经济系统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此则商业银行服务微型客户的所有机制障碍与瓶颈均可能得到缓解。
    而要素对接与要素整合的全部目的,在于降低商业银行服务于农村微型客户的信息搜寻成本、信用甄别成本,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客户道德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 因此,若从单个商业银行来看,则很多障碍与瓶颈均将极大提升其服务微型客户的成本,导致其服务微型客户的意愿与绩效均极低;但从金融体系以至其他市场主体的系统视角来看,假若商业银行与保险机构、微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农村合作组织进行有效的要素整合,则其服务于微型客户的绩效与意愿就会大为提高。
     因此,从宏观决策的角度来说,重点在于为商业银行服务微型客户提供机制支持,要从“大金融”的视角来看问题,所谓“功夫在诗外”。笔者从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出发,以大量田野调查与实证研究证明,大型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在于支持产业化农村市场主体,并以此为契机,引领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与结构提升;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应通过机制创新、产品创新与体制创新,通过与其他金融机构和市场主体的有效对接,降低其运营成本与风险。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尝试与探索仍具有试错的性质,在不同的市场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需制宜,根据自己的比较优势,探索属于自己的服务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之路。
  特别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市场体系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商业银行能否为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当然一方面取决于其自身运营能力,但另一方面也在极大程度上受制于整个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以及市场机制的完善性与有效性,其中也包括政府的有效运作。
     无论抵押担保机制创新,还是农业保险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无论是农民合作组织的发育,还是现代农业企业的成长;无论是信用产品提供商的有效运作,还是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无论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协调服务能力的塑造,还是司法体系的有效性与公正性的提升,乃至土地制度变迁、产权保护的严格执行等,都会对商业银行服务农村与农业微型客户的方式与绩效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笔者提出的优势匹配与要素对接理论,不仅考虑到商业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与禀赋特征,而且更要考虑到整个市场体系中的要素整合。 大型商业银行在构建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但它只是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中的一个要素。
  构建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必须既要有科学系统的顶层设计,又要有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  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是多元化(包含多种产权主体)、多层次(包括大、中、小、微各层次金融机构)、多市场主体(包括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资本市场等)、广覆盖(能惠及最广大地区、最广大人群,尤其是边远地区、弱势群体)、可持续(实现财务可持续)。
     要建立这样一个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也需要有相当的耐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国构建现代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可谓任重道远,这必将是一个极需要智慧、极需要耐心,也极需要胆魄的系统性的制度创新过程。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法律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