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有什么特色?

秦始皇兵俑博物馆有什么特色?

全部回答

2016-06-25

81 0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二十世纪考古界的伟大发现,是世界第八奇迹。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县晏寨乡西扬村村民在秦始皇陵东1。 5千米 处打井时,意外地发现了许多碎陶人,经考古工作者探测,这是一个长 方形的秦代兵马俑坑。
  1976年通过钻探,在此坑的北侧20和25米处分 别又发现了两处兵马俑坑。  按照它们发现的时间把它们分别定名为兵马 俑一、二、三号坑。三个坑的总面积为22780平方米。
   一号坑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 230米,宽62米,深5米,总面 积14260平方米,为坑道式土木 建筑结构,东西两端各有斜坡门 道5个,坑道内有10道2。  5米宽 的夯土隔墙,隔墙上架陵着粗大 的横梁,再铺芦席、细泥和填土。
   底部以青砖墁铺。一号坑兵马俑按实战军阵排列。俑坑的东端是一个长 廊,站着三排面向东的战袍武士俑,每排70件,共210件,手持弓弩, 他们是一号坑军阵的前锋部队。长廊南边有一排面向南的武士俑,是右 翼;北边有一排面向北的武士俑,是左翼;西头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 是后卫。
    他们手执弓弩等远射兵器,担任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在10道 隔墙隔开的11个过洞里排列着38路面向东的纵队,每路中间都排列有 驷马战车。陶俑全部身披铠甲,手执长兵器。
  他们是一号坑的主力部队。 一号坑共有27个探方,根据每个探方里兵马俑排列的密度推算,全部发 掘后可出土兵马俑6000余件,其中以步兵居多。   一号坑东端以北20米是二号坑,它是由4个单元内的4个不同兵种 构成的一个曲尺形军阵,面积6000平方米,估计可出土陶俑1000多件, 兵马和鞍马近500多匹。
  第一单元即俑坑东边突出的大斗子部分,是由 334件弩兵俑组成的小方阵。第二单元即俑坑的南半部,包括一至八过 洞,是由64乘驷马战车组成的方阵,每乘战车有军士俑三件。  第三单元 即俑坑的中部,包括九至十一过洞,是由19乘战车和100余件随车徒手 兵俑组成的方阵。
  第四单元即俑坑的北半部,包括12至14过洞,是由 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俑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四个单元有机联系构 成一个大阵,又可以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能攻能守,自我保护力 强,反应快速。
    二号坑的四个单元中就有三个布有车兵,战车占到整个 军阵面积的半数以上,证明在秦代车兵仍为作战的主要力量。木质战车 因为年久已朽,但车辕、轮等却在泥土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车上的铜 质构件尚在。
   三号坑在二号坑以西、一号坑以北25米的地方,平面呈凹字形,面 积为520平方米,仅有4马1车和68个陶俑。  它的东边是一条长11。2 米,宽3。 7米的斜坡门道,与门道相对应的为一车马房,车马房两侧各 有一东西向厢房,即南厢房与北厢房。
  共出土陶俑64件。这些陶俑的编 组排列与一、二号坑不同。一、二号坑内的陶俑都是按作战队形排列。 三号坑内武士俑所持兵器也与一、二号坑内武士俑不同。  后者配备的有 长射程的弓弩,近距离格斗的矛、戈、钺、剑等,而三号坑内只发现了 一种无刃兵器铜殳。
  铜殳在秦代是一种专门用于仪仗的兵器,在北厢房 内还发现有残鹿角一件、动物朽骨一堆。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祷战活 动的场所。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   在我国,陶俑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但那时制作的陶俑体形较小, 火候低,制作粗劣。
  秦兵马俑则形体高大,而且制作精细,造型准确, 工艺水平极高。1980年12月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 大型彩绘铜车马,按照发现的顺序,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  当时皆 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外面用一个木椁装着。
  出土时,因木椁腐朽,土 层塌陷,两辆铜车马都残破严重,其中二号铜车马已碎成1555片,经过 考古工作者和各方面专家两年半细心艰苦的修复,二号铜车马于1983年 10月1日正式对外展出,一号铜车马也于1988年正式展出。
     这两乘车都是四马单辕,呈 前后纵向排列,前面的一号车应 为古代的“高车”。二号车叫“安 车”,分为前御室和后乘室。两室 之间隔以车墙。赶车的人坐在前 御室,主人坐在后乘室。
  乘室前 面及左右两侧有三个车窗,后面 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 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外望。  车上有椭圆形伞状车盖。此车通体 施以白色为底色的彩绘,二号车配有1500余件金银构件和饰物,显得华 丽富贵。
  它可能是供秦始皇出游时乘坐的。一号车上配备有弓弩、箭头、 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这说明此车是用来保护后面二号车的安全的。 铜车马是我国时代最早,驾具最全,级别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铜器 珍品,也是世界考古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它的出土,为考证秦代冶金技 术、车辆结构、工艺造型等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