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早期教育存在什么误解?
(1)教育对象的误解
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的教育。父母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2)教育目的的误解
很多的父母都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等知识。 最终,他们大都过早让宝宝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宝从未上小学就开始厌倦上学。早期教育是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最主要的目标。
(3)教育内容的误解
有些父母让宝宝很早就学识字、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等,但目的的失足会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造成不少宝宝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一看到画夹子就想逃跑等。
(4)教育方式的...全部
(1)教育对象的误解
早期教育不只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的教育。父母不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与心理素质,很容易将早教导向更大的误区。
(2)教育目的的误解
很多的父母都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与数学等知识。
最终,他们大都过早让宝宝接受知识教育,而且往往采取灌输式的方法,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宝宝从未上小学就开始厌倦上学。早期教育是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还不是它的最主要的目标。
(3)教育内容的误解
有些父母让宝宝很早就学识字、读英语、学画画、学钢琴等,但目的的失足会导致学习内容的偏失,造成不少宝宝一看到钢琴就想离开,一看到画夹子就想逃跑等。
(4)教育方式的误解
中国人长期习惯了灌输式教育.不少父母自己是被“灌”过来的,于是无形中也接受了这些模式,非常多的父母习惯了对宝宝进行灌输。虽然他们反对灌输,但又做不到不灌输。其实,对话、互动才是早教的本质。
(5)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神童教育
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宝宝是“超常”的,最好是神童。其实.超常和低智力的宝宝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大部分的宝宝都是正常宝宝。如果父母非要给正常的宝宝定一个超常的标准。
那结果只能会揠苗助长。尽管有人说,神童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得到良好早期教育的不一定都能成为神童,即使是神童也不一定可以为社会做重要贡献。一个宝宝能否成为神童,能否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这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且还要看其整个一生。
(6)将早期教育等同于提早教育
为让宝宝赢在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提前开始、越早越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父母对宝宝早期教育的普遍信条。有些人认为宝宝学习读、写、算越早越好,于是尽量提早教学,加强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辅导.限制宝宝的游戏和娱乐时间。
但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盲目超前往往使宝宝学得快、忘得也快,过早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这样会加重宝宝的思想负担,使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极其不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7)将早期教育看作为技能型教学
婴幼儿的教育需要德、智、美、体协调发展,然而目前非常多父母都存在重视宝宝学习英语、弹钢琴等技能,只注意智商的培养,以灌输知识为主要任务,而忽略了培养宝宝的身体健康、语言、情商、运动能力,使宝宝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适当的生活技能对宝宝一生的发展固然很有必要,但大多特色班为宝宝进行技能培训只是为了父母的需求,并不是因为宝宝真的有兴趣学,违背了宝宝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这样不仅加重了宝宝的负担,还会导致宝宝将来缺乏独立思维能力。
(8)将早期教育当成备考
有大部分的家庭把教育与学习成绩相提并论,认为学习成绩的优异就是教育良好的效果。于是,宝宝很早开始认字、学外语、学钢琴、学数学等。 但是教育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而是对能力的培养。
教育包括很多内容: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绪、合作的精神、思维的方式、动手的能力、语言的表达等,这些都不是可以单纯用成绩来衡量的。教育是要让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逼迫宝宝去被动地接受某项兴趣。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