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村小说’’?
苏联文学史界爱用“农村散文”(flepeBeHCKaanpcm)这个术 语来表达我们通常所说的乡土文学。“散文”在俄语中不是现代 汉语所指的一种文学体裁,而是非诗体文学、非韵文作品的统称, 包括长、中、短篇小说,特写,报道,纪实性作品等。 这与我国古代 文学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经传史书概称为散文的文学分类相 类似。乡村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有较多的历史文化 遗迹与文化道德传统,农民身上较多地体现Y俄罗斯民族性的特 点。 研究农村就是研究俄罗斯历史,继承发展民族优良文化传统 关系到俄罗斯的前途与命运。在刻画俄罗斯农民性格时作家提 出这种性格渊源,提出人与土地、人与劳动、人与自然...全部
苏联文学史界爱用“农村散文”(flepeBeHCKaanpcm)这个术 语来表达我们通常所说的乡土文学。“散文”在俄语中不是现代 汉语所指的一种文学体裁,而是非诗体文学、非韵文作品的统称, 包括长、中、短篇小说,特写,报道,纪实性作品等。
这与我国古代 文学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经传史书概称为散文的文学分类相 类似。乡村是“俄罗斯文明的发源地”,那里#有较多的历史文化 遗迹与文化道德传统,农民身上较多地体现Y俄罗斯民族性的特 点。
研究农村就是研究俄罗斯历史,继承发展民族优良文化传统 关系到俄罗斯的前途与命运。在刻画俄罗斯农民性格时作家提 出这种性格渊源,提出人与土地、人与劳动、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 题。乡村散文因此蕴含丰富历史内容与人生哲理,反映了作家对 于俄罗斯的深沉思考。
在经历了 20世纪20—30年代的集体农庄散文、50年代奧维 奇金流派的特写小说、60年代大规模的史诗性长篇这几个发展 阶段之后,60年代中期以来的农村散文又以新的风貌引起了文 学界和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这就是以抒情的笔调描写农村的古 老风情和泥土芳香,挖掘千百年来形成的人民精神道德财富的 根,揭示人民性格的本源。
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80年代,成为苏 联农村散文的一种基本创作风格。乡村小说在50年代成为核心 题材,在70—80年代繁荣起来,如果说五六十年代的乡村小说作 家试图揭露农村的困苦生活、抨击集体农庄代表的官僚主义、表达 对农民深切的人道主义感情,那么七八十年代的作家为自己树 立的目标是:展示乡村居民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他们的劳动、多灾多难的命运和对于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挖掘他们内心深处 的困苦和挫折,同时也揭示农村因为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老旧的观 念而逐渐退化的事实。
新的主题通过各种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首先,该主题推出 了特写这一体裁,因为特写的鲜活事例、细致观察和纪事特性可 以强化主题的真实性和现实性。特写又具有政论体的特征,即不 属于纯文学体裁,因此它要求作家直白浅显地表达主题思想,而 不是将思想包裹在形象化的比喻中。
“解冻”文学的一个重要口 号就是不加掩饰的真实,而特写的形式正好是这一号召的完美体现 难怪写作《区里的日常生活》(PafioHbie6yam〇的奥维奇金被认为不仅是乡村散文的开拓者,更是所有新文学流派的领 路人。
其次,对于大多数写作有关农村生活和农村问题的作家来 说,这个主题实在过于私人化,过于敏感,总是挑动人们最脆弱的 神经,所以在这个主题下他们经常使用日记的体裁。他们成功地 将纪实文学与深刻的感受、真诚的内心思想相结合,从而唤起读 者的信任和共鸣,同时也没有剥夺日记主人公表达鲜明立场的权 利。
代表作是特罗耶波尔斯基(r。 H。 TpoenojibCKHg)的《一个 农艺师的札记》,他用讽刺幽默的笔调描 写农村,挖苦和嘲弄农村的欺诈行为、愚昧落后和官僚习气,同时 也表现农民的善良。“乡村”小说的另外一些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有:阿勃拉莫 夫的反映俄罗斯北方人民生活的四部曲《兄弟 姐妹》(EpaTbah cecrpH)、《两冬三夏》(Be3HMM h TpHJiera)、 《道路与交叉路口》(Ilyni-nepeHyTM)、《家》;莫扎耶夫 (E。
A。 MoacaeB)的《费奧多尔•库兹金生活片段》OeopaKyjwcHHa)、《农夫和农妇》(MyacHKHm6a6u),后者与肖 洛霍夫的《处女地》不同,是从集体化的牺牲者而非实施者和胜 利者的角度来看待改革的;利秋金(B。
B。 JlmyraH)则注意收集 民间口头文学素材,善于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他的代表作有《明 亮的正房》(EejiaaropHHua)、《寡妇纽拉》。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