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种植塑料袋栽培技术 请教一下平菇种植塑料袋栽培技术
谢谢!
1 栽培季节
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离水源近、卫生的地方。常用菇棚有阳畦、塑料大棚等,阳畦深10~20厘米,大棚高2。50~3米、宽10~15米、长20米不等。每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春季栽培可选用新831、792、推广1号、9611等,时间越早越好,秋季栽培以9月份以后较适宜,可选用新831、539、4011、人防菇等。 夏季选用P01、中联26、红平菇等。以春、秋为主,夏、冬可利用遮阳网、大棚等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 000毫升。
2。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①棉籽壳98%、石膏粉1%、...全部
1 栽培季节
选择向阳、通风干燥、离水源近、卫生的地方。常用菇棚有阳畦、塑料大棚等,阳畦深10~20厘米,大棚高2。50~3米、宽10~15米、长20米不等。每年9月份至翌年3月份,春季栽培可选用新831、792、推广1号、9611等,时间越早越好,秋季栽培以9月份以后较适宜,可选用新831、539、4011、人防菇等。
夏季选用P01、中联26、红平菇等。以春、秋为主,夏、冬可利用遮阳网、大棚等设施进行反季节栽培。
2 菌种制作
2。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 000毫升。
2。2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 ①棉籽壳98%、石膏粉1%、糖1%。②玉米芯88%,麦麸10%、生石灰粉1%、石膏粉1%。③棉籽壳88%、麦麸10%、石膏粉1%、糖1%。
应提前70~80天制作菌种。
原种和栽培种多使用750毫升菌种瓶,栽培种也可用15~17厘米×33厘米×0。03~0。04厘米聚乙烯或聚丙烯塑料袋。采用常压蒸汽灭菌,当温度达100℃时保持12~16小时。
3 培养料制作
3。
1 培养料配方
①木屑50%、谷壳21%、棉籽壳25%、石灰2%、石膏粉1%、过磷酸钙1%、生料或发酵料栽培。②棉籽皮94%、钙镁磷肥2%、石膏2%、石灰2%、加多菌灵0。10%~0。
20%杀菌、生料栽培③棉籽皮99%、石灰1%、加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栽培。④棉籽皮50%、稻草屑40%、玉米粉8%、石灰2%、熟料栽培。⑤稻草99%、石灰1%、发酵料栽培时加入0。
10%~0。20%的多菌灵、熟料栽培。⑥玉米芯98%、石膏1%、过磷酸钙1%、加50%多菌灵0。10%、敌敌畏0。05%杀菌、发酵料或熟料栽培。
棉籽壳要求没受雨淋、新鲜、颜色正常的当年棉籽壳,一般可加入1%~2%石灰水、0。
10%~0。20%多菌灵等拌料。稻草应曝晒3~5天,切成2~3厘米长小段或粉碎成稻草粉,加入3%石灰水浸泡24~36小时,捞出后用清水洗净,稍加晾晒后待用。玉米芯应干净、新鲜、无霉、无结块、无污物,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放入1%~2%的石灰水中浸泡10~30小时,捞出后用水冲洗,稍沥干待用。
3。2 培养料配制
生料配制 在自然条件下直接配制培养料,可用拌料机搅拌或人工拌料。含水最60%左右,拌料时,一般加入0。10%~0。20%的50%多菌灵。
熟料配制 方法基本同生料,可不加多菌灵等药物P11值稍微调高一点。
发酵料配制 培养料含水量65%~70%,也可加入
少量800倍的敌敌畏稀释液和0。10%~0。20%的多菌灵,拌匀后堆成宽1~1。30米、高1。50米、长不限的长方形,堆好后,用直径5厘米左右木棒在料堆上打孔通气,每0。
20米打一孔,表面压平后覆盖薄膜或草苫。料温升至65℃左右时,保持24~48小时后翻堆。翻堆时适当调节水分,堆好后,打通气孔,稍压平后覆膜。再升温到65℃,保持1~2天后再翻堆。如此反复3~4次即可。
直至发酵料棕褐色、无臭、料质柔软而有韧性,手握成团,松之即散,随即装袋栽培。拌料时加入石灰,使P11值升至9~10。
3。3 装袋接种
3。3。1 生料和发酵料装袋接种,将塑料袋一端折叠放在地上,从另一端装进培养料,边装边压实,周围压实中间虚一点,装至8~10厘米,均匀撒一层玉米粒大小菌种。
然后再装一层培养料,撒一层菌种。再装第三层培养料,在料面上撒一层菌种将培养料料面盖严。扎口后将袋子倒转过来,把料面压平,撒上一层菌种后扎口要当天拌料当天装完,装完袋后,以直径1。20~1。40厘米、长50厘米木棒,从袋子一端捅到另一端以利通气。
3。3。2 熟料栽培装袋接种。培养基配制好后,要立即装袋。装后若有破洞,要用透明胶布随时贴封好。然后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保持100℃16小时以上,按无菌操作接种。
栽培袋多采用24~28厘米×45~511厘米×0。
01~0。015厘米的聚乙烯袋。熟料栽培多采用18~22厘米×40~45厘米×0。03~0。04厘米的塑料袋。
4 菌袋培养
接种后的栽培袋应及时移到栽培场地发菌,菌袋移入前,室内可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地面撒少量生石灰。
堆放菌袋的层数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气温低于10℃,可堆放5~7层,10~20℃,堆3~5层,20℃以上,堆2~3层,超过28℃,宜单层排放在地面,并采取降温措施。低温季节发菌,可以增加堆放高度和密度,并加盖覆盖物保温。
发菌时应光线较弱,空气湿度在70%以下,经常通风换气。一般接种后3~5天,菌种开始萌发,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稍松动一下包扎的塞子,或用细铁丝在两端菌种处扎小孔以利通气。
翻堆方法是下倒上,上倒下,里倒外,外倒里。接种后10天左右,菌丝已经定植,料温开始上升时进行第二次翻堆。料温应控制在25℃左右,不超过28℃。如果外界温度很高,应增加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低温度。
结合倒堆,可适当减少堆放层数和增大堆的空间,以利散热通风。以后每隔5~10天翻堆1次,翻堆时,清除污染的袋,污染严重的要埋掉或晒干经特殊处理后再使用。局部污染的可以注射甲醛溶液或克霉灵、多菌灵等控制杂菌发展,同时将污染的袋子远离发菌场地,单独培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