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三合土”指的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9-03-28

0 0
    所谓三合土,即是土(当然是发酵成熟的土)、砂、石灰的“桃园三结义”。三合土又分为湿夯、干夯、特殊配方湿夯三种。 湿夯三合土以砂为领导力量,石灰为第二梯队,土为第三梯队。
  干夯三合土则以土为核心,砂和石灰团结在周围。 特殊配方的三合土就是广为人知的加入红糖、蛋清、糯米的三合土。  客家人土楼历经数百年风雨、战火和地震,至今固若金汤,就是特殊配方的三合土。
  不过,这种三合土特别是特殊配方的三合土,价值不菲,所以客家人常说一句话: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而闽南人则将猪瘦肉、猪肝、猪小肠合煮称作三合土。

2019-03-28

706 0
    “三合土”因地区、技术要求不同配方也不同的,这里再介绍“客家土楼”的三合土是闽粤山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材料,主要成分是用河沙、田泥、老墙泥混合净红壤土做成的"配方土",再加入经过比例计算的红糖和糯米。
  。。。可见“三合土”也是很考究的:客家土楼 “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   “一碗猪肉换一碗三合土”。       这句客家谚语的真实性不必深究,但土楼外墙用土的配方却实在繁复、考究。
  首先,它的主要建筑材料必须是没有杂质的细净红土,再按一定的比例掺以细河沙、水田底层的淤泥和年代久远的老墙泥。充分搅拌均匀后,加水用锄头反复翻整发酵。这道工序对土楼的建造至关重要,混合泥发酵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土楼建成后的使用寿命。
    土楼的外墙泥如发酵不到位,就会使墙体在温度和湿度变化时产生开裂现象,威胁到土楼内住户的安全。   这样按比例配合而成的泥土被称之为三合土,但这还不是最终的建筑用土,还必须在里面加入上好的红塘、打散起泡的鸡蛋清、不见米粒的糯米汤。
  这样讲究的配方,“一碗土换一碗猪肉“倒也实不为过。  夯建土墙时,还要在泥里加入一些木片、竹片或是大块的山石以加固墙体。这样夯成的土楼外墙将不惧水浸,坚如磐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年代,聪慧的客家人就是用这种看起来近乎原始的建筑方式,建成了神秘而庞大的土楼,成就了建筑史上的奇迹。
        裕昌楼是这个奇迹中比较独特的例子。  我们在拍摄著名的“五朵金花”(田螺坑土楼群)时,不断有热情的客家老乡操着生硬的普通话提醒我们:“一定要去看看下坂的‘东倒西歪楼’!”这座“很有意思”的裕昌楼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
  走进裕昌楼,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让人胆战心惊,似乎这座年代久远的土楼随时都会坍塌下来。  事实上,五个多世纪以来,裕昌楼一直就这么特立独行地站立着,甚至20世纪初的一场震级较高的地震都没能把它怎么样。
  

2019-03-28

672 0
所谓“三合土”,承前所述,是由泥、沙和灰拌和成带定粘性的混合建筑用料,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