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为什么有大志向的人宁愿追随董卓,也不追随刘备?

全部回答

2019-07-11

0 0
    第一,董卓为害时,刘备还是个小人物,即使诸侯**击董卓时,刘备在诸侯里也排不上号,没有名望;第二,刘备崛起时,曹操已经开始在北方争霸了,这时他才算是有了一点微薄的家底,有名望的人还看不到他,诸葛亮也是刘备三顾才请到的啊,《三国志》在刘备、诸葛亮传中只有短短一句,三顾而已;第三,当时的资讯信息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谁的主张不一定马上就会传到天下人的耳中;第四,追随董卓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有大志向的啊;第五,董卓得势时,他占据的可是当时的中央正义,握有大义在手。
    别小看这个大义,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这样的,就是他把汉天子握在手中,也就等于是占据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正统的中央。在古代除了春秋战国这样的分裂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大一统的时候,不是像现代这样,而是“朕即国家”,也就是说,皇帝就代表着国家的正统,忠君即爱国,否则就是不是忠臣。
    追问:董卓是坏的,刘备是好的追答:还是那句话,董卓势力正盛控制京师时,刘备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即使他再好,他出名时跟董卓势力正盛时还要隔一段时间;再宅刘备的皇叔之称,也是后来立过功,被献帝知道后才查宗谱认定的,这时他的名望才开始逐渐传开。
  要知道,这个时候不是现代的信息爆炸时代,也没有报纸电台电视,更没有网络,消息传开很慢的。  并不是说谁是“好人”“坏人”,谁就能一下子获得有志之士的拥戴。
    说个后来的,宋时赵构、秦桧杀岳飞,为什么能成,不是因为秦桧是坏蛋,岳飞是英雄这个单纯的坏蛋杀好人的缘故,而是赵构代表了国家,他是像历代皇帝一样代表了皇权,他才占据了当时的大义,你听说过一句话吧,“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吗?同样,董卓控制了京师,控制了皇帝,他就代表了当时的国家的中央政权,一些传统的“有志之士”,会认同这个中央政权,而刘备当时什么都没有,不单是权势,连名望也没有,除了跟他接触密切的关羽、张飞等人外,别人即使看到了他,也不会注意,更谈不上追随了。

2019-06-26

0 0
典型的人各有志

2019-06-26

0 0
董卓起事的时候,刘备还在卖草鞋

2019-06-26

0 0
    第一,董卓为害时,刘备还是个小人物,即使诸侯共击董卓时,刘备在诸侯里也排不上号,没有名望;第二,刘备崛起时,曹操已经开始在北方争霸了,这时他才算是有了一点微薄的家底,有名望的人还看不到他,诸葛亮也是刘备三顾才请到的啊,《三国志》在刘备、诸葛亮传中只有短短一句,三顾而已;第三,当时的资讯信息也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谁的主张不一定马上就会传到天下人的耳中;第四,追随董卓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有大志向的啊;第五,董卓得势时,他占据的可是当时的中央正义,握有大义在手。
    别小看这个大义,后来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这样的,就是他把汉天子握在手中,也就等于是占据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是正统的中央。在古代除了春秋战国这样的分裂时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后,大一统的时候,不是像现代这样,而是“朕即国家”,也就是说,皇帝就代表着国家的正统,忠君即爱国,否则就是不是忠臣。
    还是那句话,董卓势力正盛控制京师时,刘备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即使他再好,他出名时跟董卓势力正盛时还要隔一段时间;再者,刘备的皇叔之称,也是后来立过功,被献帝知道后才查宗谱认定的,这时他的名望才开始逐渐传开。
  要知道,这个时候不是现代的信息爆炸时代,也没有报纸电台电视,更没有网络,消息传开很慢的。  并不是说谁是“好人”“坏人”,谁就能一下子获得有志之士的拥戴。
    说个后来的,宋时赵构、秦桧杀岳飞,为什么能成,不是因为秦桧是坏蛋,岳飞是英雄这个单纯的坏蛋杀好人的缘故,而是赵构代表了国家,他是像历代皇帝一样代表了皇权,他才占据了当时的大义,你听说过一句话吧,“君要臣死臣不死不忠?”吗?同样,董卓控制了京师,控制了皇帝,他就代表了当时的国家的中央政权,一些传统的“有志之士”,会认同这个中央政权,而刘备当时什么都没有,不单是权势,连名望也没有,除了跟他接触密切的关羽、张飞等人外,别人即使看到了他,也不会注意,更谈不上追随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