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文学 小说

知道清少纳言的《草枕子》麼?

如题↑

全部回答

2019-05-02

0 0
    枕草子 《枕草子》(まくらのそうし), 日本平安时代的散文集。 十一世纪初完成。作者清少纳言,平安时代有名的才女,家学渊源,深通和歌又熟谙汉学。据跋文称,作品以“春是破晓时分为最好”起始,跋文终结,长短不一,共有三百余段。
  全文大体可分为三种形式的段落。一是类聚形式的段落,通过长期、细致和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将彼此相关、相悖的事物加以分类,然后围绕某一主题,加以引伸;二是随笔形式的段落,内容不仅涉及山川草木、人物活动,还有京都的特定的自然环境在一年四季之中的变化,抒发胸臆,缀成感想;三是日记回忆形式的段落,片断性地记录了清少纳言自己出仕于中宫定子时的宫中见闻,也可说成是宫仕日记。
    主要是作者的亲身体验,但也不乏当时流传的故事和戏剧性场面,描写手法诙谐幽默。其中文译本以周作人的译本流传最广、评价最高。 【作者身世】 《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大致生于九六六年,父亲清原元辅是著名歌人,也是《后撰集》编撰者之一。
  十六七岁时,清少纳言与橘则光结婚,生下一男子后,就离婚了。  九九三年开始,入宫成为一条天皇皇后定子的家庭教师之一。皇后过世後,才又同年龄差距如同父女的藤原栋世再婚。晚年似乎过著僻静的隐居生活。
   【书名的由来】 书名的由来,清少纳言自己在後记有说明。据说,定子的哥哥伊周於某天送了上等纸给皇上与定子。皇上命人书写《史记》,而定子则同作者商讨这些纸的用途。  清少纳言俏皮地说:「既然皇上是『史记』,我们就来个『枕头』吧。
  」 为什麼「史记」与「枕头」有关?这有众多说法,但普遍说法是「史记」发音是「siki」,与鞋底的「底」同音,所以清少纳言才机灵地说出「枕头」。皇后听毕,极为赞赏作者的幽默感,便将所有纸都赏给清少纳言。
     【成书的曲折】 皇后定子的父亲是关白藤原道隆,九九五年过世后,本来预定让弟弟右大臣道兼继任,没想到道兼於就任後一周便骤亡,政权移转到道兼弟弟道长手中。道隆、道兼、道长均是藤原兼家的儿子,而藤原兼家正是《蜻蛉日记》作者的丈夫。
  道长上任後,因女儿彰子还年幼,无法送进宫当皇上姬妾,於是便以种种阴谋加害皇后一家人。  凑巧清少纳言的姐姐是《蜻蛉日记》作者的嫂子,与藤原家算是远亲,基於这层关系,加上其他女官的妒羡,宫内谣传清少纳言与道长有染,她只得暂且辞职回到娘家。
  就是在这段时期,作者利用定子赏赐的纸,写下《枕草子》初稿。 其后,定子再三要求作者回宫继续辅助自己,清少纳言才再度回宫,也持续书写《枕草子》。  一○○○年冬天,定子生下第三子后,撒手尘寰。
  清少纳言二度辞职,回家写下有关定子的回忆。 读过《蜻蛉日记》与《枕草子》的人,应该不难发现,同样站在女人立场写身边琐事,前者是「一连串的不幸」,后者则是「一连串的幸福」。以旁观者的立场来分析的话,藤原道纲之母的处境比清少纳言幸福多了,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而清少纳言则非常乐观,宛如向日葵,只朝阳光方向抬头,散播灿烂笑容。【文学风格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清少纳言不同于当时王朝贵族们沉湎于欣赏飞花落叶的感伤情调里,而是在描写自然景物和动植物时,采取积极的态度,赞赏纤细的、动态而和谐的美,企求清新明亮的世界。
  所表现出的一种“をかし(明快)”之美,与当时王朝审美意识的主流,“もののあわれ(物之哀)”的审美思响并驾齐驱,代表了日本平安朝另一种审美趋向,开创了新的美学范畴。  所以此作品被称作“阳性”、“青春”而又“富于高度理智”的文学。
  与《源氏物语》一起被誉为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也是当今文学史上随笔文学的代表之作。清新明快,形式多样、行文自由的写作风格对后来的散文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其中“春天是破晓时分最好的”、“秋天是傍晚最好”,成为千古绝唱。
     此作品深受汉文学的影响。其中引用的汉文典籍有《白氏文集》、《史记》等多种。但作者摒弃单纯的景物描写方法,巧妙地利用白诗,实现人物和景色的移位,表达自己期望达到的效果。
  如面对齐信的“阑省花时锦帐下”的发问,清少纳言根据白居易“庐山雨夜草庵中”的诗句,随机应变地回答道:“谁来拜访草庵呢”。  最突出的要数第二百八十二段,在一次大雪过后,定子问左右侍从,“‘箱炉峰的雪’响如何”?清少纳言随即将帘子高高卷起,请中宫凭栏远眺。
  左右盛赞清少纳言的博学敏睿,定子也深深地为之感动。原来这是白居易诗《箱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之三》中“遗爱寺钟倚枕听,箱炉峰雪拨帘看”的诗句。  无疑清少纳言熟读白诗,并且融会贯通了。
  【精彩片段摘抄】 四时的情趣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细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  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了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
  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随后越看去变得越小了,也真是有趣。  到了日没以后,风的声响以及虫类的鸣声,不消说也都是特别有意思的。冬天是早晨最好。在下了雪的时候可以不必说了,有时只是雪白地下了霜,或者就是没有霜雪但也觉得很冷的天气,赶快生起火来,拿了炭到处分送,很有点冬天的模样。
  但是到了中午暖了起来,寒气减退了,所有地炉以及火盆里的火,都因为没有人管了,以至容易变成白色的灰,这是不大好看的。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小说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文学
小说
散文
诗歌
戏剧
小说
小说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