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三五七言的由来是什么?李白为什么要写这诗?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全部回答

2018-09-12

1 0
    《全唐诗》和《李白全集》中357言只有上半阕: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全篇3言、5言、7言相接,故题。诗中暗怀落叶尚能聚散,寒鸦可以飞栖,而人生何日相见的感叹。
  后半阕据传为宋人假借太白名所做。而且也不是357体但是诗词赏析皆应结合时势,清楚的知道当时诗人的环境和心情,我们才能知道此诗的真正含义。  明面上看是一首写思妇盼良人归来的心情,我感觉应该是李白对自己当时的环境的一种感怀,风清,月明可以看作是诗人期盼一种政治环境,「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于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于此。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
  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  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
  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永王军队为唐肃宗消灭后,李白也受牵连入狱,后来在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
    直到六十一岁时,李白还请求从军入幕,希望能有「一割之用」,却因病在途中折回,未能如愿,六十二岁时在他的族叔当涂县(安徽马鞍山)令的李阳冰家。这是我找到的李白的简介,两相结合。
  我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如果是,那么可以理解为李白想要舒展自己政治抱负的一种心情写照。  个人愚见,贻笑大方。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