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曹操,诸葛亮,司马懿大家更佩服谁?

全部回答

2018-09-10

1 0
    曹操。原因:1)统一北方,结束局部割据,对促进全国统一作出贡献。不管如何,是挟天子也罢,是忠心耿耿也罢。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结束了东汉中后期以来的混乱局势,稳定了北方生产,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安宁,人口得以修养。
  曹操无法预料后人是非得失,但就他个人的功绩来看,他统一北方已然是对国家发展最了不起的贡献;(2)以身作则,提倡节俭,遏止东汉后期糜烂的风俗。  2。曹操的过失:(1)用法严厉,矫枉过正曹操鉴于东汉后期的宽松现象,予以乱世重典的手段,然而矫枉过正,法律过于严苛,给予百姓一定程度的损伤;(2)残害无辜无辜,包括百姓也包括士大夫。
  徐州复仇战中,就屠杀无辜徐州百姓达数十万之多,此已然远远超出复仇的目的,颇显得心狠手辣;士大夫对于曹操的态度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荀或为首,欣赏其英雄气概与韬略;一类则重视他的出身--宦官之后。  前者对曹操是铁杆支持,帮助其一统;后者则对其有所非议。
  当然政敌是要肃清的,但曹操手下崔琰的死却十分冤枉;(3)组织性挖坟决墓虽然前边也有很多著名的人干过这样的事情,比如吕布等。曹操则设置摸金校尉职业从事挖掘大墓的勾当;【历史功绩】  曹操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在政治上的功绩亦是不凡的。
    曹操统一北方的积极作用。 前已叙及,东汉王朝后期,由于政治黑暗,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无法生活,终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黄巾大起义。  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农民起义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继之而来的是东汉王朝的解体和军阀混战。
  在混战中,不仅董卓、李傕等凉州军阀到处屠杀人民,抢劫财物,就是打着勤王旗号的东方将领也“纵兵钞掠”。因而普遍出现了“民人相食,州里萧条”的荒凉景象。这种情况的造成,除了应当归罪于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外,镇压农民起义和破坏社会生产的军阀,自然也是不可饶恕的罪首。
    但相对的说,各军阀之间,毕竟还是有所差别的。拿曹操来说,他虽然镇压过农民起义和滥杀过无辜人民,但从他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表现来看,他比被他消灭的那些军阀还是胜过一筹的。
  比如他推行屯田,兴修水利,实行盐铁官卖制度,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经济的整顿起了积极作用。  曹操一开始走上仕途就试图用比较严格的法律改变当时权豪横行的情况。  但由于祸害根子在中央,操无法施展自己的意图。
  到他自己掌握政权以后,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强的法治政策。他说:“夫刑,百姓之命也”;“拨乱之政,以刑为先”。他起用王修、司马芝、杨沛、吕虔、满宠、贾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强。如果把袁绍和曹操在冀州先后推行的治术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两种不同的情况:“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
    在袁绍的宽纵政策下,“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下民贫弱,代出租赋,炫鬻家财,不足应命”。这样,自然不能使“百姓亲附,甲兵强盛”。所以袁绍虽地较大、兵较多、粮较足,终为操所败。
  操得冀州后,立即“重豪强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比较能使“百姓喜悦”的效果。司马光说操“化乱为治”,并非无据。  而且操用人不重虚誉,他选用的官员要“明达法理”,能行法治。操还提倡廉洁,他用崔琰、毛玠掌管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
  务以俭率人,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于是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与推行法治政策相辅而行的是操力图集权于己,不容许臣下有结党行为。  他下令说:“今清时,但当尽忠于国,效力王事,虽私结好于他人,用千匹绢,万石谷,犹无所益”。
  操为了监视群臣,设置“校事”。这件事受到大臣反对,认为“非居上信下之旨”。操对此加以解释说:“要能刺举而办众事,使贤人君子为之,则不能也”。所谓“贤人君子”,主要指世家大臣,他们累世为官,枝连叶附,名望和势力很大。
    操对之一方面不能不加以笼络,使之居上位而不予实权;一方面也利用出身微贱的校事来检查他们的行动。至于这样做有无必要呢?我们可以用日后孙权的话来回答。孙权说:“长文(陈群字)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成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
  孙权也仿效操设校事一职,可知在当时情况下,设置监视大臣行动的校事,以防汉末和袁绍集团内大臣结党拉派的重演,还是不无道理的。  从曹魏政权的内部结构看,世家大臣最多,潜在的危险也较重。
  曹操为自身及子孙计,设置校事以伺察大臣,虽有些苛刻和搞权术,但不这样,是难以制服他们的。史称:“曹公性严,掾属公事,往往加杖”。操还令诸将家属居邺,以防其叛己外逃,都是操与属下存在着隔阂与矛盾的反映。
    总起来看,黄河流域在曹操统治下,政治有一定程度的清明,经济逐步恢复,阶级压迫稍有减轻,社会风气有所好转。  所以我们说操之统一北方及其相应采取的一些措施还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人物评价】  曹操在乱世中积极追求个人抱负的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以最终获得完全的“优越感”。由此,曹操一生以“安民定天下”为己任,以齐桓公、晋文公为榜样,追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境界。
    对于自我的掩饰,曹操由于对自我有着许许多多的自卑和不安全感,所以信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使得他可以变得极为猜疑和残忍,行为复杂多变,令人难以捉摸。换言之,人格状态不协调是曹操的悲剧。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