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09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出处.同
不少人认为,“无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度,度量。仁赫《俗语典故精选》认为“无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与另一俗语所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义是一样的。 由于长期流传,此语被误解,将“度”讹为“毒”。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其实,“无毒不丈夫”是俗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简略形式。 毒,狠毒;丈夫,即大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或单用,如刘致《上高监司...全部
不少人认为,“无毒不丈夫”是由“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讹变而成。度,度量。仁赫《俗语典故精选》认为“无度不丈夫”的“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来恰成“度量”一词,与另一俗语所说的“宰相肚里可撑船”的意义是一样的。
由于长期流传,此语被误解,将“度”讹为“毒”。也可能是借用“无度不丈夫”的现成俗语而变义成为“无毒不丈夫”,形成与原来意义相反而语音形式相同的俗语。
其实,“无毒不丈夫”是俗语“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的简略形式。
毒,狠毒;丈夫,即大丈夫。元。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或单用,如刘致《上高监司·尧民歌》:“法则有准使民服,期于无刑佐皇图,说与当途,无毒不丈夫,为如如把平生误。
”或与“恨小非君子”连用,如无名氏《谢金吾》第三折:“王枢密上云:‘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恨,通狠。上下两句宽对,“恨”对“毒”为同义相对,即“恨毒”(狠毒)。整个俗语的意思是,作为君子或大丈夫,该狠的就要狠,该毒时就要毒。
儒家认为,谦谦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产生这样的反叛儒家道德准则的俗语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的,而元代平民社会中便具有这种基础,因此“无毒不丈夫”这个俗语能够得以生存并被广泛使用。
后来人们用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去改造这个俗语,结果是“毒”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被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恨”被换作“量”,“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是由于“无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强,影响太深,实际用例中“度”始终没有将“毒”替换下来,结果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