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唐代瓷器的“南青北白”是指什么?

唐代瓷器的“南青北白”是指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4-29

218 0
     “南青北白”是指唐代瓷器生产中南方的青瓷和北方的白瓷两大瓷器系统。又有 所谓“邢白越青”的说法,是用邢窑的白瓷和越窑的青瓷代表了唐代南北方制瓷业 的最尚成就。 南方的青瓷起源甚早,可以追述到汉晋时代。
  所烧造的窑口有:越窑、婺州窑、 瓯窑、岳州窑、长沙窑等,其中以越窑烧造的青瓷最为有名。  越窑青瓷最大的特点 是胎质细腻、釉色青绿、光泽淡雅。唐代陆羽所作《茶经》中就将越窑所制的碗列 为第一:“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
  ”又有“越瓷类 玉”、“越瓷类冰”的说法。而且,越窑烧制的瓷器还被唐代列为贡品。 唐代的白瓷生产集中在北方,特别是以邢窑烧制的白瓷,流行于当时的各个阶 层,被誉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邢窑白瓷的特点是胎质洁白、釉色莹润,而且较 少带有附加装饰。
  文献中称其“类银”、“类雪”。邢窑白瓷也深受唐代皇室的青睐, 在传世和出土的邢窑瓷器中有一类带有“盈”字款题字的,应为唐代皇家大盈库 专用。 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在唐代就为人们所并重,唐代诗人皮日休在《茶瓯诗》中赞道:“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
    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似旋眼,萍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