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什么是针状铁素体?

什么是针状铁素体,它有哪些特点?

全部回答

2016-04-08

161 0
     针状铁素体(AF)是出现于原奥氏体晶内有方向性的细小铁素体,宽2μm左右,长宽比多在3:1以至10:1的范围内。“针状铁素体”的概念是由Y。E。Smith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是指低合金高强度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的不同于铁素体和珠光体(F-P)的一种类贝氏体(Bainite-like)组织。
    它的转变温度略高于上贝氏体,以扩散和剪切的混合机制实现转变。因为相变只涉及铁素体(F),不形成Fe3C,其中的少量奥氏体只是残留相(部分奥氏体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故称该转变产物为铁素体,而不称贝氏体。
  又由于铁素体呈板形态,因此命名为针状铁素体,获得这类组织的钢称为针状铁素体钢。  从本质上看,针状铁素体属于贝氏体,针状铁素体钢就是贝氏体钢。 在显微镜下观察,典型的针状铁素体组织是许多细针杂乱无序交错分布的,单个的针状铁素体并非具有针状的特征,而是呈扁豆的形状,其所以呈针状,原因是刨开的试样很难恰好在它的宽面上。
  针状铁素体的典型金相组织如图8-15所示。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工程技术科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工程技术科学
工程技术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