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分之根号26
课题一: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B)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2.会用分数正确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老师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同学已经查找到了这方面的信息,能与大家交流吗?
学生甲:我请教了爸爸,他告诉我,人们在测量中,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学生乙:我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而题目又没要...全部
课题一: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B)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5~86页,练习十八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
2.会用分数正确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3.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课前,老师曾希望同学们能通过各种渠道去查找,了解分数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同学已经查找到了这方面的信息,能与大家交流吗?
学生甲:我请教了爸爸,他告诉我,人们在测量中,很多时候都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学生乙:我从课外书中了解到,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而题目又没要求取近似值,这时也需要用分数来表示商.
学生丙:我通过课外读物,知道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说得真好!请两位同学合作,用米为单位,量一量黑板的长度,并把量得的结果告诉大家(黑板的长是3米多一些).能用整数来表示它的长度吗?(不能.)许多实例告诉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因此,分数是人们为了适应生活和工作实际需要而产生的,并且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我们一定要努力掌握它.
板书课题: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二、新课
学习分数的意义
教师:三年级时,我们曾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请同学们用折圆纸片的方法表示出.同桌的同学相互说一说折纸片的过程.
学生:我把一张圆形纸片用对折的方法像这样对折两次,就把它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1.回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各自表示的意义吗?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学生: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分组操作感知.
教师:同学们说得对.我们已经知道把一张纸、一个饼、一条线段平均分成几份,用这样的1份或几份来表示分数.现在,我们能不能把图中的12面旗也用平均分的办法来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呢?试试看.
学生独立操作,有问题可以在组内进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进行引导.
3.交流操作结果.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操作的结果展示出来,并说一说自己分的过程.
学生甲:展示图.我把12面旗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
学生乙:展示图.我把12面旗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
学生丙:展示图.我把12面旗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份就是.
教师问:是几面旗呢?3份应该怎样表示?可不可以用1来表示呢?
学生:是8面旗。
3份就用表示,可以用1来表示.
教师:请你说说这个“1”指的是什么?(12面旗.)大家同意吗?真不错.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4.概括分数的意义.
教师:通过学习交流,我们知道12面旗也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只不过它代表的不只是1面旗,而是由12面旗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就把12面旗这个整体叫做单位“1”.刚才大家都在把12面旗这个整体平均分,现在对照自己的图,用单位“1”来替代12面旗,再说一说自己分图的过程.
学生:我把12面旗(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6份,每份的2面旗是这个整体的.
我把12面旗(也就是单位“1”)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它的……
教师:谁能根据刚才的操作,说说什么叫分数?
学生:把单位“1”平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师:(板书:单位“1”、平均分)同学们把12面旗这个单位“1”平均分成了2份、3份、4份、6份、12份,用一个什么词才能把这些分法都包括进去呢?(任意份、许多份、若干份.)
通过思考或看书,最后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提问:这里的若干份指的是多少份?
三、巩固练习
1.指出图中的单位“1”.(课件演示)
图(1)中,一个饼是单位“1”;
图(2)中,整个三角形是单位“1”;
图(3)中,这条线段是单位“1”;
图(4)中,把8个三角形看作单位“1”;
图(5)中,6根小棒是单位“1”.
教师:理解得完全正确.单位“1”既可以指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指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还可以这样理解:把什么平均分,什么就是单位“1”.比如把15张桌子平均分成5份,单位“1”就是指15张桌子,把全班同学们平均分成10组,单位“1”就是指全班同学,把100克巧克力平均分成4份,单位“1”就是指100克巧克力.
2.说说各分数的意义.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87页上面“做一做”第1题.
(2)、、、各表示什么意义?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的数;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2份的数;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4份的数;
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
3.(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87页上面“做一做”第2题.
教师问:题中的单位“1”指的是谁?(全班人数)分母6表示什么?(把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分子1和2表示什么?(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2)手势判断正误.课件展示练习十八的第2题.
教师问:图二、图三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它们都没有把单位“1”平均分,所以就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3)独立完成练习十八的第1、3题,同桌同学相互订正.
4.甲、乙、丙三图重叠在一起,说一说涂色部分占各图的几分之几?
阴影占甲的,乙的,丙的.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懂了哪些?还有什么问题?
学生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我知道了分数是在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我理解了分数的意义,懂得了什么叫分数.我还知道了单位“1”既可以表示1个物体,还可以表示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教师:同学们通过操作、思考,比较深刻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分数的产生和分数的意义
1 ……分子
─ ……分数线
4 ……分母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在三年级时就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的任务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和交流过程,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含义,掌握分数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本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将“分数是怎样产生的”作为问题提出来,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求答案,上课伊始就进行交流.此举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好奇心驱使学生们去求助于课外资料,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逐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学习分数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既是重点又难点.唤起学生对分数的回忆后,就直接把由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画有12面旗的学具交给学生去操作.首先让他们按自己的想法把12面旗平均分,并能用一个分数来表示分得的结果,分法不同,分得的结果必然各异;其次,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法和分得的结果,同时表述分的过程;第三,鼓励学生在交流各自分法的过程中,随时提出和解答问题.
3.通过应用加深理解.得出分数的意义后,就需要在实际的应用中去加深理解,进而牢固地掌握它,此环节分成单项练习和综合练习两个层次.巩固练习的第1题属于单项练习,重在检查学生是否知道图(1)至图(5)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巩固练习的其它题目则属于综合练习,重在检验学生对单位“1”,平均分、分子、分母所代表的含义等知识的理解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对教学进行调控.若发现问题,就可以立即针对学生的实际作及时的点拨.
以上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分数的知识
而在初中, 分数和整数统称有理数。
这时分数的定义得到推广,既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归于分数。
知道这个概念后就可解题了
1/3 根据小学概念就可判断为分数
2分之根号2 由于有根号2这一无理数,可以肯定不是分数
6分之π 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因此也不是分数
注意:有分数线的不一定是分数,没有分数线的也不一定不是分数,必须根据定义判断。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