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怎么样培养小孩子的兴趣?

怎么样培养小孩子的兴趣? 我小孩三岁半,我不知道要如何引导他的爱好.也不知道如何发现他的爱好. 发现后要如何培养. 小孩都是父母的宝啊.都不知道如何才能教好她. 我小孩现在读中班.

全部回答

2016-05-07

142 0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孩子的终身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位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自从儿子上幼儿园,我通过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和老师的交流,从根本上转变了思想,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德育人,遵循家庭教育的基本规律,运用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来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效益,促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天底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却感到让孩子快乐太难了。其实,快乐既是一种心情,也是一种性格。快乐的心情有起有伏,而快乐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
  一个快乐的孩子不仅受人欢迎,而且容易取得各方面的成功。  快乐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孩子的思想,孩子的言行,与孩子做朋友,真正读懂孩子的内心,促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对此,我谈谈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让孩子自主选择。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童年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许多孩子在家,对一切事情都没有作主的份儿,小到什么时间可以玩,大到是否到少年宫参加培训班,一切都是父母说了算。
    孩子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然难以感受童年的快乐。我在家很民主,总是让孩子自主地作一些选择,当孩子觉得有困难的时候,我会和他商量怎样解决,这样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以培养他形成快乐的性格。
   让孩子懂得与人和睦相处。与人关系融洽是快乐的重要条件之一。尽管父母不能完全支配孩子的社交生活,但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  我们非常赞同孩子常与同伴一起玩,并随时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教育孩子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东西大家一起吃。
  每当有小朋友来家里的时候,我能看见洋溢在儿子脸上的笑容,感到非常的高兴。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快乐的人通常都兴趣广泛,因此,他们能从很多方面得到快乐。  我时常和儿子的老师交流,了解儿子的各种兴趣、爱好,便于我在家里正确引导他培养良好广泛的兴趣。
  儿子喜欢画画、唱歌、讲故事等,我买来他爱听的CD、爱看的书,他学会了不少歌曲和故事,每次买玩具时,我们都侧重于买开发智力的玩具,例如拼组的各类车、飞机,让孩子在玩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教导孩子不屈不挠。
  快乐的人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他们能很快地走出阴影,重新振作起来。父母应告诉孩子,任何困难情况都会有一线转机,教导孩子不屈不挠,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从老师那里得知儿子有些胆小,在自我表现方面不太大胆,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和儿子好好谈了谈,让儿子说说自己为什么有些害怕,然后对他说:我们和老师都认为你很棒,如果你再表现的好一些,你就更棒了。
    儿子听了后,很兴奋,并将在幼儿园里听到的《喜鹊和蛇做朋友》的故事很流畅的讲给我们听,看来他战胜了自己有些胆小的心理。 让孩子生活在快乐的家庭之中。让孩子持久快乐的最佳方法之一,就是父母自己生活得快乐。
  为了孩子,父母必须先做个快乐和知足的人。有专家说:“出身于快乐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会比一般人快乐些。  ”在家里我们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和谐、舒适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愉快地成长。
  对孩子性格的培养上,我们处处时时在关注着孩子的成长,使孩子处处感到父母无时不在关注着他。从而使孩子在父母的关心中获得巨大的力量,平时对他多表扬,少批评。当他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进步,及时地表扬、鼓励他,给他信心。
      当孩子有错误时,我不是一味地训斥,而是对他循循善诱,加以引导,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有时孩子犯错误,不是马上就能改掉,在他面前,我不动怒,耐心地教育他,帮他找出问题的关键,给他改正的时间。
   总之,家庭教育任重道远,学校是孩子教育的主阵地,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2016-05-07

145 0
    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了“父母”,但在养育宝宝的漫漫长路上,我们还仅仅是一个初生的“婴儿”,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太多的困惑,太多的疑虑,太多的误区,太多的不知所措……很多时候,宝宝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而我们却常常对此浑然不觉。
  因此,要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我们一样需要学习,需要改变一些我们自以为是的观念,或者一些因为历史的、文化的、地域的原因而长期沿袭的错误观念与做法,和宝宝一同成长。   “早教”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到底要不要“教”?“教”什么?“教”的重心又是什么?这些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父母,并因此引发越来越多的争论与误解。
  而各种各样来自专家来自父母的论点更是让这个问题突显出来,变得更加尖锐,也更加莫衷一是。困惑的父母们左摇摇,右摆摆,生怕左一点带给宝宝太多的压力,右一点又贻误了宝宝的发展,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关于早教,最常见的观点可能有以下几种: 观点1:早教会带来很多问题,不如让宝宝自由成长 有的父母可能对“早教”没什么兴趣,觉得教给孩子太多的东西无异于剥夺了他的快乐童年。
    况且,教孩子东西多了,无形中就会给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占用宝宝太多的时间,妨碍他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他懂得多了,将来上学也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诸如不听课,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因为自己懂得比别人多而骄傲自满,而且过早教给孩子一些东西会限制他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等等。
    与其因为“早教”带来如此多的问题,不如放弃“早教”,让孩子自然成长更好。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没有对我们进行所谓的“早教”,不一样成人成才吗?这就是“早教”没有必要最有力的佐证。
   观点2:“早教”越早开始越好,教得越多越好,这样宝宝就会越聪明 孩子教不教差距很大,教得越多,孩子懂得越多,对他的发展自然也越有利。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就应该不停地通过各种方式将他所见到的一切讲给他听,尤其要尽早教他识字、读书、画画、弹琴等等。
  “早教”会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事情之一 观点3:“早教”虽好,但是还得看宝宝愿不愿意接受。如果宝宝不愿意接受,“早教”就是空谈,惟有放弃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这学那,有的父母也会依葫芦画瓢教宝宝这个那个,但是宝宝一点都学不进去,看他这样,父母只有干着急,但又无可奈何。
    虽然也知道“早教”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非常好的影响,但实在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对孩子进行“早教 正如上面这些观点反映的那样,一谈到“早教”,很多父母可能都会首先想到一个“教”字,并将这个“教”字与“灌输”二字等同起来,与识字,阅读,学习各种技能联系起来,于是,“教”与“不教”两种声音都会很嘹亮很针锋相对地响起来。
    在我经历的多次咨询活动中,很多父母为了这两种论点打得不可开交,于是所有的矛盾冲突也都围绕这个“教”字一再升级。之所以有这些矛盾冲突,关键起因于很多父母对“早教”二字的理解有失偏颇,正如前面三位父母有关“早教”的论点,听起来谁都有些道理,但是又都有些失于偏颇。
  “早教”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早教”毫无疑问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是必需的一种来自心灵的重要营养素,不存在“教”与“不教”之争,惟一值得重视的是要正确理解“早教”的真正含义,采取最合适的“早教”方式给予宝宝最适合的“早教”内容。
   首先,“早教”的重心不在一个“教”字,它最首要的任务是为宝宝打造一个能够给予他来自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冷热觉等多种感觉刺激的环境,进而培养宝宝学习的兴趣、对事物的好奇心、良好的行为习惯、丰富的情感和对周围人文与自然环境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给宝宝灌输各种知识或者培养某项技能。
    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希望通过早期教育将宝宝变成超常儿童,让宝宝方方面面都能强出别的宝宝一大截。但是,超常儿童不是可以这样培养出来。宝宝在每个阶段应当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都有他自身的特点,不可能依照父母一厢情愿的思维模式来发展。
  父母更不可能通过某种手段来设计宝宝,把自己的期望与想法强加在宝宝身上,让他超前去实现父母的梦想与愿望。  给宝宝“灌输”各种知识与技能的“教”,和漠视宝宝的需求,全面放羊的“不教”都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其次,“早教”是宝宝必不可少的功课。神经科学的一些研究发现,人脑细胞具有异乎寻常的增生能力。如果环境刺激贫乏,大脑的许多细胞就会发育废止,不再生长。如果环境刺激丰富,神经细胞就会得到充分利用并获得更显著的发展。
    宝宝的大脑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动态的系统,它随着刺激的多寡发生着令人惊诧的变化。神经系统的建构方式及分化需要依赖儿童早期成长的环境刺激,即那些来自视觉的、听觉的、触觉的、平衡的、运动的、言语的;来自形状的、颜色的、符号的、声音的全方位的刺激等等。
  环境刺激仿佛一只无形的手、一位潜在的设计师,用它的丰富多彩塑造着人类大脑的微观结构,特别是树突分枝和突触传导通路的建立。  儿童早期发展关键期的本质是脑处在突发生长期,大脑的各个功能区正处在建构与分化各种信息处理系统的敏感时期,而脑的各种信息处理系统如视觉处理系统、听觉处理系统、言语处理系统、运动处理系统等等,它们在功能上的复杂程度以及结构特征与婴幼儿早期发展环境刺激的复杂性紧密相关。
    人脑的微观结构,不是生来就定型的,而是在早期接受各种刺激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良好的环境与教育刺激,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大脑微观结构和整个大脑的性能。 再次,早教要尊重宝宝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
  从宝宝出生那天起,他就利用自己的各种感觉运动器官,不断地在看、在听、在说、在闻、在触摸,不断的在运动、在探索、在模仿、在思索,就像一块海绵,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如饥似渴地吸收来自外界的一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内化成滋养他心灵和行为的养分,帮助他更快地成长起来,也让他的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得以分化和建构起来。
    从这一点来说,宝宝一出生就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只是他的“学习”模式与我们成人相去甚远。因此,父母有责任尊重宝宝“学习”的特点,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他“学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既不应该以“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发展”为借口,变相地剥夺宝宝学习的权力,也不应该不顾宝宝的发育特点以及个性特点盲目地向宝宝施加不切实际的影响。
    如果顺应宝宝的需求,尊重宝宝的发育特点,合适的“早教”会促进宝宝的发展,而不会限制他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或者造成其他的不良影响。 第四,早教需要根据宝贝的特点给予他最合适的教育。
  最适合宝宝的教育应该以宝宝为本,尊重宝宝心理生理发育特点以及个性特点,跟随宝宝的眼睛与手指,按照他的需求,为他提供探索周围环境的便利条件,全面满足他的好奇心,并且在合适的时候为宝宝施以援手,引导并帮助他更好地去发展他的探索能力,养成更好的行为习惯以及正确的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
    “早教”并非一味地向孩子灌输各种所谓的知识,而是一项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帮助宝宝全面发展的事业。任何形式的“教”其实都应该把功利心抛在一边,将教育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有意无意中一点点渗透,从而不着痕迹地全方位地影响宝宝。
  只有抱着一颗不问收获的心,父母才能冷静地看待宝宝的“早教”问题,在施行“早教”的过程中不给宝宝施加任何压力,而仅仅给宝宝一些必要的引导,从而真正实现“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由发展”的目标,让宝宝身心健康地成长。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