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放风筝的游戏起于何时?

放风筝的游戏起于何时?

全部回答

2016-06-17

58 0
    风筝亦称“纸鸢”、“风禽”等,历史悠久,流传甚广。 相传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观宋城。据传五代汉李邺,于营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筒,使风竹中如筝鸣,故称“风筝”。
  唐代起风筝成为一种娱乐工具,但只限于皇宫和贵族府第。北宋后流传于民间。 明清时,风筝的制作更加精巧。  曹雪芹专著《南鹞北鸢考工记》中,记载了几十种制作风筝的扎、糊、绘、放的工艺。
  一般制法;先用细竹片扎成骨架,模拟蝴蝶、蜈蚣、凤凰等禽、鸟、鱼、虫形状,糊上皮纸或薄绢,上绘图案。玩时用麻线牵引,利用风力,放上天空。牵引线上可悬挂有滑轮的小灯,随风飘上,星夜望去,似一串星星,在风筝上安上琴弦,嗡嗡作响风如筝鸣,称鹞琴。
    风筝是小孩喜爱玩物,每到春暖花开时成群结队争放风筝,并流传至今。 风筝,亦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例:《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  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风筝,杭人称“纸鸢”、 “鸢儿”,为民间传统游戏。大都于春风和煦的二、三月放飞风筝。风筝的技艺全在做工,从扎细竹骨架,到糊以纸绢,涂以彩绘,调准提线,系以长线,各道工序十分讲究。  南宋时风筝制作工艺相当发展,放风筝在杭州成为盛行的娱乐游戏。
  
  当时已有放风筝比赛活动,比赛常在春游时进行,地点在西湖断桥一带,比赛方法据《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竞纵纸鸢,以相勾引,相牵剪截,以绝线者为负”。即两根风筝线绞在一起,以先绞断者为输。

2016-06-16

55 0
     风筝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古代,风筝又叫做 “纸鸢”或者“鹞子”,被称为人类最早的飞行器。相传春秋时期,著名的 建筑工匠鲁班曾制木鸢飞上天空。
  后来,以纸代木,称为“纸鸢”;汉代 起,人们开始将其用于测量和传递消息;唐代时,风筝传入朝鲜、日本等 周边国家;到五代时期,又在纸鸢上系以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因 此又称“风筝”。
    至宋代,放风筝逐渐成为一种民间娱乐游戏。 历代放风筝的时间均有较强的节令性,原因在于自然季节、气候对 放风筝有较强的约束力。宋朝以后,春季放风筝已成定例。清明节前后, 城镇居民,多于城外空旷处放风筝。
  宋人高承《事物纪原》中把纸鸢列 入“岁时风俗类”,即可说明风筝已有了明确的节令性。  清代,仍盛行春 季放风筝。清人李声振在《百戏竹枝词》中说:“百丈游丝放纸鸢,芳郊 三女禁烟前。
  ”与北方风俗所不同,南方各地常有秋季放风筝的习惯,福 建省内即多取九月初九重阳节放风筝,清末风俗画家吴友如先生在《纸 鸢遣兴》图中题道:“闽中风俗,重阳日都人士每在鸟石山于山屏山上竞 放风筝为乐。
    ” 明清两代的文人士子、庶民百姓都十分喜爱风筝,但是封建帝王却不 许百姓在城里放风筝。原因是这样的:古代传说韩信曾利用放风筝测量未 央宫远近,企图开凿地隧进入宫廷造反起事。
  明清两代帝王竟引为前鉴, 生怕再发生类似的事情,因此明令禁止在城内放风筝。 在古代,人们还把放风筝与去晦气联系在一起。  古人认为,放风筝可 清目、泻内热,如果某人有灾,就将姓名写在风筝上,放至空中后,剪断 引线,使其任意飞远,灾难也就可以随之消失。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