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为何“雏凤清声”可代指“青出于蓝”?

为何“雏凤清声”可代指“青出于蓝”?

全部回答

2017-03-25

0 0
    “雏凤清声”语出唐。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十 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雏凤清声”就是此中“雏凤清于老凤声”的缩写,作为成语用来比喻下一代更有 才华。
  为何“雏凤”能作这种比喻呢?这还要从这首诗的由来说起:这是一首 酬答诗,写于唐宣宗大中十年(856),诗人离开梓州返回长安以后。  此诗是追述当年送别筵宴的情景。当年在宴会上韩瞻之子韩惺(小名为冬郎)刚十岁 就题诗相送,引起一座皆惊。
  李商隐对韩惺的题诗也非常欣赏,直到分别以后 还对韩惺诗中的“连宵侍坐徘徊久”句追吟不忘,并认为一个十岁的童子写的诗有“老成之风”。所以回到长安之后又写了这首诗寄酬冬郎和冬郎的父亲。   这首诗中的“桐”指梧桐,一种落叶乔木。
  传说凤凰只栖梧桐。“丹山”指丹 穴山。传说这里是产凤凰的地方。“雏凤”是凤凰的幼雏。在诗中指韩惺。“清”是清脆。“于”是比。“老凤”指韩瞻,字畏之。诗的第一句说韩惺作 诗“走马成”,言其诗思敏捷,片刻即就。
  第二句写诗中充满了离情别绪十分感人。  第三句创造了一个产凤栖凤的开阔意境。第四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赞 颂了韩家父子一代要比一代强:雏凤的叫声会更清脆于老凤声。由于这四句想 像奇伟,比喻新颖还富含哲理,因此人们就把这第四句诗浓缩为成语,用来比喻那些有才能的后起之秀。
  
  如孟超《为话剧青年一代祝福》:“我们的戏曲 舞台上……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不少的青年演员。  雏凤清声、新苗茁出,使红氍毹上增添了蓬蓬勃勃的新气象。”此中的“雏凤清声”即是。由于“雏凤声清脆于老凤声”与“青出于蓝胜于蓝”同义,故前者可代指后者。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