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禽霍乱的病原有哪些特征?

霍乱的病原有哪些特征?

全部回答

2017-03-23

0 0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的短小杆菌;通常分散地单独存在,偶尔成对或成链状、丝状;没有芽孢和鞭毛,不能运动;美蓝或瑞氏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具有特征意义的两极染色,但是由人工培养基培养后,此现象逐渐消失;在组织、血液中以及新鲜分离的菌株经革兰氏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荚膜,但是由人工培养基培养后,荚膜会逐渐消失。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含有血清和血红素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琼脂平板上呈灰白色、露珠样的菌落。在45°斜射光线下,用解剖显微镜检查培养18〜24小时的菌落形态是最具有诊断价值或特征的直观方法。
  光滑型、彩虹型一般属于高致病力毒株,而粗糙型、蓝色型多属于低致病力毒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分型是根据对其特异性荚膜和菌体抗原的检测鉴定来进行的。  目前,已知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属于A、B、D、F四个荚膜血清群,而在我国通过调查发现,在家禽病例中大多数的致病菌株属于5 : A型。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较弱,极易被常用的消毒剂、日光、干燥和高温灭活,如56°C15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血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能存活1周以上,在尸体内则可存活3个月。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对大多数的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比较敏感,选择治疗用的药物相对容易,但必须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有关其耐药菌株的报道正在逐渐增多。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