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物理学

悬浮地球仪

原理

全部回答

2007-02-27

0 0
    磁悬浮地球仪,运用磁悬浮的科学原理,将地球仪悬在无任何支撑和接触的空中自转,展示地球的真实状态。 磁悬浮的科学原理 电磁悬浮技术(electromagnetic levitation )简称EML技术。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电磁场在金属表面产生的涡流来实现对金属球的悬浮。   将一个金属样品放置在通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上时,高频电磁场会在金属材料表面产生一高频涡流,这一高频涡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使金属样品受到一个洛沦兹力的作用。
  在合适的空间配制下,可使洛沦兹力的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通过改变高频源的功率使电磁力与重力相等,即可实现电磁悬浮。  一般通过线圈的交变电流频率为104—105Hz 。 同时,金属上的涡流所产生的焦耳热可以使金属熔化,从而达到无容器熔炼金属的目的。
  目前,在空间材料的研究领域, EML技术在微重力、无容器环境下晶体生长、固化、成核及深过冷问题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世界上有三种类型的磁悬浮。
  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常导电式磁悬浮,二是以日本为代表的超导电动磁悬浮,这两种磁悬浮都需要用电力来产生磁悬浮动力。而第三种,就是我国的永磁悬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动力支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物理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物理学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物理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