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文化 指标体系设计
分析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设计
本站编辑:论文中国 日期: 2009年07月07日 点击数: 18 摘 要 从科技创新文化的界定出发,对科技创新的文化、制度环境进行量化。 根据科技创新文化的以人为本特征和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分科技创新文化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本基础、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四个子系统共51个指标,用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创新文化进行评价。 科技创新文化 指标设计 评价1 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自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经济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探究大致经历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代创新...全部
分析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设计
本站编辑:论文中国 日期: 2009年07月07日 点击数: 18 摘 要 从科技创新文化的界定出发,对科技创新的文化、制度环境进行量化。
根据科技创新文化的以人为本特征和统计指标的设计原则,分科技创新文化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本基础、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四个子系统共51个指标,用成分分析法对科技创新文化进行评价。 科技创新文化 指标设计 评价1 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自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经济创新的概念以来,创新理论探究大致经历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国家创新系统等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代创新理论认为摘要:创新是指人的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创造性、具有不同于前人或超越自身的独特的途径和方法。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总称,科技创新主要包括科学创造和技术发明创新两个方面。文化是社会文明的精华,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是指社会的精神文化,是社会的思想、道德、科技、教育、艺术、传统习俗等及其制度的复合体。管理心理学把“文化”定义为“群体成员共同认同和拥有的一组管理理念和愿景、价值观取向和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指和创新有关的价值观、态度、信念的人文内涵。
科技创新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形成的有利于科技进步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和一系列文化要素的总和。创新和文化的关系,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的关系,既是一个深刻的理论新问题,也是一个紧迫的实践新问题。
科技创新需要创新文化先行,任何一个技术创新活跃、经济繁荣的时代,都需要一个重大的人文创新引导,需要文化的繁荣。科技史的发展也能证实这一点,比如闻名的李约瑟之迷和韦伯疑问——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发生在中国?元明以前,中国在科技和经济很多领域都领先于世界,后来的落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思想如忽视理性、注重伦理、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耻于竞争等不无关系。
2 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建立2。1 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全面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科技创新文化是一个由多层次、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涉及到影响科技创新的文化、制度等社会环境,从基础探究到应用探究、开发探究再到成果转移的完整过程和多种特征要素的集合,最大限度地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就要求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足够的涵盖面,尽可能将影响科技创新文化的主要要素囊括在内,以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全貌和各个层面的基本特征。但是,全面性并非要求设计的指标体系面面俱到,而应从众多的指标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重要指标,在技术处理上摘要:一是选择最有说服力的综合指标取代过多的单项指标,二是选择最能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发展状况的指标,三是在相互包容和相互关联的指标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指标。
(2)科学性原则。即必须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探究方法,选取的指标应能准确的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内涵。以文化竞争力、公共选择理论、投入产出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规范探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既要利用静态指标反映科技创新文化的基础、目前状况和实力,又要利用动态指标体现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潜力、趋向和前景。
并充分考虑指标数量大、各类中具体指标相关性强的特征,兼顾评价方法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3)前瞻性。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具有前瞻性,要考虑今后发展变化的可能。为某一区域的制度绩效和文化氛围提供定量考察,适应当前国际科技创新文化发展的形势和趋向,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引导各科技创新实体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高水平创新成果;引导各科研单位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
(4)可比性原则。统计指标所测度的现象的性质具有可比性,当需要熟悉两种现象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数量联系时,要求对比的两个统计指标所度量的现象在性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当两个指标的度量性质相同时,要使用相同的计算方法,使统计指标的计算方法具有可比性。
可比性还要求对末级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或无量化处理。 (5)可行性原则。这一原则主要指每个指标数据都要有可靠的资料来源,指标的计算方法要科学,要便于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在科技创新文化的决定方面,往往有些重要因素或难以直接量化,或有某些对象具有统计数据,缺乏完整性。
一般探究经常为了便于计算,略去了这些重要的方面,同时要删除一些内容重复的定量指标,以简化指标体系,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2。2 科技创新文化指标体系的构建2。2。1 科技创新文化、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指标 (1)科技创新文化环境。
政府文化投入率(单位摘要:%)摘要:即政府文化经费支出和财政总支出的比率;家庭文化娱乐教育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比重(单位摘要:%);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单位摘要:册);人均教育事业费支出(单位摘要:元);每万人拥有医生数(单位摘要:人);每万人拥有影剧院数(单位摘要:个);居民文化程度(单位摘要:人)摘要:该指标选用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外来文化的认同度(单位摘要:张/人)摘要:该指标选用各地出版VCD数量和当地总人口的比重;经商指数(单位摘要:%)摘要:即非公有经济社会商品零售额占全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比重等等。
(2)科技创新制度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文件数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文件数量);拓宽科技体制融资渠道(文件数量);加大财政税收支持(文件数量);市场化指数(单位摘要:%)摘要:即非国有经济从业人员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比重知识产权指数(单位摘要:作/万元)摘要:该指标选用专利申请量和GDP之比;政府规模(单位摘要:%)摘要:即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和总人口的比重;对外开放度(单位摘要:%)摘要:选取出口额加上进口额和GDP的比例。
(3)科技创新经济环境。城市化率(单位摘要:%)摘要:即从事非农业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失业率(单位摘要:%);通货膨胀(单位摘要:%)。2。2。2 科技创新人力、物力资本基础 每万人口的专利申请量(单位摘要:件);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单位摘要:人)摘要:即登记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地区人口的比率;研发全时人员当量(单位摘要:人年)摘要:探究和发展人员指参和探究和发展项目探究、管理和辅助工作的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全时人员当量是指全时人员数加所有非全时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科技机构人均固定资产原值(单位摘要:千元/人)。
2。2。3 科技创新投入 (1)企业投入。技术开发人员占从业人员比重(单位摘要:%)摘要:即各地区大中型企业中技术开发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单位摘要:%)摘要:指各地区大中企业中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有技术开发机构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比重(单位摘要:%);企业技改投资比率(单位摘要:%)即企业技改投资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科技开发贷款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重(单位摘要:%)。
(2)高校、探究和开发机构投入。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单位摘要:个);每万人高校教工数(单位摘要:人);教学和科技中副教授以上人员(单位摘要:人);高校科技服务课题数(单位摘要:项);R%26amp;D投入占GDP比重(单位摘要:%);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数(单位摘要:万元);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重(单位摘要:%)。
2。2。4 科技创新产出 获奖成果数(单位摘要:件);每百万人口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单位摘要: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单位摘要:%);技术市场成交额(单位摘要:万元)摘要: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服务等有偿技术交易额;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比重(单位摘要:%)摘要:指新产品开发的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单位摘要:%);S%26amp;N、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单位摘要:篇)摘要:即发表在《自然》和《科学》杂志上的论文和优秀博士论文的数量和;国外主要检索工具收录科技论文数(单位摘要:件)摘要:指被SCI(《科学引文索引》)、ET(《工程索引》)、ISIP(《科学技术会计索引》)收录的论文数;国内CSCD、CSSCI收录论文数(单位摘要:篇)摘要:指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论文数;每万人火炬、星火计划及成果推广项目(单位摘要:项)。
3 科技创新文化评价模型3。1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样本矩阵 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信息上会发生重叠,从而影响评价工作的进行。设某区域Ri(i=1,2,…,n)在指标Ij(j=1,2,…,p)下取值为,得到指标矩阵由于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反映新问题的角度和形式不同,指标较多,且各指标的量纲不同,为便于比较,对指标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
令y=X/(对于逆指标如基尼系数、失业率等的处理需要把X取负号),得到规范化矩阵Y=(y)np3。2 计算相关矩阵R=(r)=YY/(n-1)(i,j=1,2,…,p)r=yy(t=1,2,…,n;i,j=1,2…,p)3。
3 求特征值 解样本相关系数阵的特征方程|R-?姿Ip|=0得到p个特征值?姿1≥?姿2≥…?姿p≥03。4 确定主成分 按≥0。85确定m个主成分,使信息利用率达到85%,求出前m个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将之规范化,得到每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y1,y2,…,ym。
3。5 综合评价 求出样本在每一主成分上的得分,构造综合评价函数F=a+a+…+a,ai为每个主成分yi的方差贡献率,(i=1,2,…,m)为第i个主成分的得分,分别按和F对样本进行排序,即可得到各样本的综合得分。
其值越大,某一区域的科技创新文化越优。参考文献1 蒋慧工。国家核心竞争力三元素摘要:人才、创新、制度[M。北京摘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 李杰。科技创新文化的构建[J。改革和战略,2004(9)3 陈依元。
试论科技创新文化内涵体系[J。宁波大学学报,2003(12)4 徐冠华。大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J。中国软科学,2001(3)5 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摘要:原则、指标、模型和方法[J。
中国科技论坛,2005(3)。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