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黄帝有关吗?“黄老学派”和老子?

“黄老学派”和老子、黄帝有关吗?

全部回答

2016-10-17

46 0
    “黄老学派”产生于战国中期,原是齐国稷下学宫的一个学派。战国中后期,由于长期以来的诸侯纷争,各国朝野都希望政治统一、和平安定的局面出现。黄帝作为华夏祖先,曾经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文明时代。
  在当时的思潮下,黄帝便成了人们所推崇的政治家,一时为“学者所公述”。当时的道家也积极吸收黄帝思想中的尚法宗旨,形成了以“道德”为核心,以老子、黄帝为共同的创始人的新道家学派,该学派以“黄老之言”为学派的指导思想,因此时人称之为“黄老学派”。
    “黄老学派”的代表作是《老子》,核心思想是提倡“于民休息”的“无为政治”。西汉时期,统治者鉴于秦王朝“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以致被迅速推翻的教训,将黄老学派的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并将它运用到政治和法制实践中,以安定社会、恢复经济、缓和阶级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尤其在文、景两帝时期,黄老之学盛极一时。其实,黄老之学并非仅仅是黄帝思想与老子思想的简单结合,而是兼采了“墨、名之要”,尤其吸收了儒家、法家的东西,为自己所用,最终形成了以儒、道、法三者相互渗透的混合学说。
  而且,从先秦到汉初,黄老之学根据政治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主张。  先秦以道、法并提,重点在于法而不在于道。史载,一些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如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大都“学本黄老”。
  到了汉初,黄老之学则大量吸收儒家智慧,既强调无为的道,力求“道胜”而“反于无为”,又在重视法的作用的同时,反复强调礼、德的功用,并在德刑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主张。  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十六经》中,就有“春夏为德,秋冬为刑,先德后刑以齐生”的记载。
  西汉初期,黄老之学一直是汉王朝的“御用”学术。到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黄老之学才慢慢衰落,为儒学所代替。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