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品质
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学校高克森董兰云王增强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传统的一味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实施新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品质,绝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对实际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那么, 实现学生创造性学习,有多方面的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观念,考试的导向等,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第一,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是灌输,只是师讲生受,学生被动学习”的旧教学...全部
安丘市大汶河开发区贾戈学校高克森董兰云王增强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变迁。传统的一味强调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创造性的实施新教材,努力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品质,绝不能把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否则,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死的知识,对实际生活起不到多大作用。那么, 实现学生创造性学习,有多方面的因素,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观念,考试的导向等,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第一,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要改变过去“教学是灌输,只是师讲生受,学生被动学习”的旧教学结论观,树立“教学是师生对话、交往与互动,是师生重要生命历程”的新教学过程观。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经验,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感悟,重视结论得出的过程,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教师还要改变“教师是教学主宰”的旧主体观,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的新主体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抽想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活”的形象,启动思维,促进联想,开拓创新的空间,发觉创新的潜能,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充分发掘自己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还要转变“师尊生卑”的不平等、不民主的旧师生关系,树立“尊重、理解、信任、宽容”为主要内涵的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权威的代表,不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学生的朋友,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参与者和研究者,是善于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人。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产生创造欲望和志向,因而就能提出一些新见解、新方法、新举措,有的甚至是教师不敢想或想不到的,教师再加以鼓励、支持,学生就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就能不断的去探索、去创造、去发现新的知识。
第二,培养学生质疑、释疑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思维起于问题,创造源于怀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学习,需要创设问题情景,即根据原有知识和课外学习中收集的有关信息,通过联想、对比与思考,发现教师、教材、及权威知识、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大胆质疑,小心验证,进而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科学创造精神,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狐狸和乌鸦》写的是狐狸用花言巧语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大多数的学生认为狐狸是非常可恶的,而有的学生则从狐狸的角度质疑,难道狐狸就没有可取的一面吗?他认为狐狸能利用别人的弱点,获取利益达到自己生存的目的,说明他是很有智慧的,狐狸能动脑筋思考问题,也是值得借鉴的。
这充分体现了学生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创造性学习精神。再如,“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的寓意是“骄傲使人失败”的道理,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只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就能取得胜利的道理后,有的学生提出了乌龟和兔子赛跑即不平等也不科学,如果让它们两个比赛游泳,就可能不是这一结果了。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龟兔赛泳”的寓言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培养了创造性学习品质。 第三,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造性学习品质。 创设问题情景,设疑质难,激发学生思考,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尝试解决的办法,以问题的解决锻炼学生认知能力、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创造性不止体现在发现知识的过程中,而且体现在所有一切需要改换角度、改变方式、改组材料、或重新界定的问题中,否则运用原有知识和方式就无法解决和无法理解某些问题,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是普遍适用的引导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应是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可以达到而学生不作努力不能解决的,需要“拐一个弯”的难题,就是以前常说的“跳一跳摘桃子”的情形。那些不需努力不需转弯,用“是”或“否”就可回答的陈述性,判别式提问,是不能引导学生进人问题情景的,那些已经解答了的问题,也是不能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的。
这就要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思维的进程精心设计提问,提问要有启发性,多“怎么”、“什么”、“为什么”形式的说理性、发散性提问,如“为什么有些分裂前后细胞的染色体数目能保持不变?”、“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雌蕊而不是花瓣?”等。
在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启发过程中,要看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提问的角度和难度,层层剥茧层层设卡,让学生以问题激发思维,培养创造性。如,《愚公移山》说明了不为艰难、勇敢拚搏、只要努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样的道理。
在学生明确了这一道理后,老师问:如果这座山不在愚公的房前,他还去移吗?他移这座山现实吗?还有没有别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生在听到这些问题后,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答出了许多连老师都不敢想或想不出的答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