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一块金牌成本多少

全部回答

2006-12-15

0 0

    体育体制严重失衡 中国奥运金牌成本太高 (2004-09-06)   金牌的代价,除了数以万计退役运动员成为社会包袱,当然还要付出金钱。国家每年要花费数十亿元人民币来发展体育,当中绝大部份被用在培养金牌运动员,而非国民健身强体。
  中国打造一块金牌要多少钱呢? 三十二金耗二百亿   中国现有的体育体制,以追求奥运金牌为最高目标,具体规划和操作均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  根据体育总局科研所研究员李力研的资料,1988年汉城奥运时,体育总局的事业费每年10亿人民币;到了1992年巴塞罗娜奥运时增至30亿人民币,上届已达到50亿元人民币。
  按此计算,准备今届的希腊奥运四年,国家至少花掉了200亿人民币。按照中国运动员拿下32面金牌计算,打造一块金牌约需纳税人6亿多人民币(约1亿3000万新元),而俄罗斯只需约3000万人民币。     即使以全中国1300多名由国家财政包养的国家队运动员计算,每人每年亦需400万元人民币去培训。
  相反,培养一个最优秀的歼八战斗机机师,每年也不过100万元人民币。况且,兴建运动场等设施的开支,还没计算在这笔帐内,否则更加惊人。当然,实际上能够花在运动员身上的钱只占很低比例,绝大部份被行政管理部门“吃掉”。
       由于中国运动员在国际大赛的成绩一年比一年辉煌,国家向体育总局的拨款自然愈来愈多,令其机构不断膨胀,权力也愈来愈大。这无异于饮鸩止渴,再这样下去,不到国家财政枯竭那天,这种情况不会中止。
  而且,在现行体育体制下,老百姓只有付出的份,没机会分享国家的体育资源,包括使用运动设施,学习运动技巧。  试想想,在众多金牌项目中,有多少项同时也是普及的运动呢?又有多少钱花在百姓健身呢?   当然,奥运金牌有凝聚国人,诱发爱国热情的作用,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也能激励和鼓舞国人,不能单纯用金钱来衡量。
  但是,如果改革现有的体制之后,既可少花钱,又能拿到同样数量甚至更多的金牌,并使更多老百姓参加运动,何乐而不为呢?不是说不应花钱推广体育,而是应该花得其所。  因此,体育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
   向东欧借镜普及体育   但要改革,必须先认识清楚奥运金牌的意义。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金牌,其实也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当年美、苏两在集团为了显示其制度的优越,吸引更多国家投入其阵营,在军事、外交、经济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体育运动自然不能幸免,似乎金牌愈多,国力愈强,制度愈优胜。
    因此,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多采用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来发展体育运动,运动成绩自然非常好。   冷战结束后,运动场上的金牌已对大部份国家失去意义,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舍弃这种“举国体制”,大刀阔斧的改革后,变成了市场化、社会化的全民体制,不再设立专门的国家机构去推广体育,国家财政基本上退出体育,并建立各种项目的联赛制度,增加普通市民参与程度。
    虽然国际赛的成绩一度下滑,但现在已逐渐恢复元气,不但没引起社会不满,参与运动的人口直线上升,大批运动员还到欧洲及美国参加各项职业运动的联赛。东欧国家的改革方向,值得中国借镜。
  

2006-12-15

32 0

2004年奥运会,一块金牌的制作成本是57欧元.

2006-12-15

69 0

    在当今的中国,任何一项花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公共事业,都必须 接受成本和效率的追问,体育当然也不能例外。   中国人计较奥运金牌的多少,只是因为金牌象征着国人的强国梦,但似乎少有人论及获得奥运金牌的成本和效率问题。
     那么拿一枚奥运金牌到底要花多少钱?    先看国家花的钱。  2001年是《2001—2010奥运争光计划纲要》执行的第一年,在执行该计划前,2000年国家体育总局的财政经费与事业费为16亿元。
  国家体育局体育经济司副司长刘扶民说:“每年国家拨款是超过16亿元的。而且将随着2008年的到来逐年上升。”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透露的数字表明,按照奥运争光计划,从2001—2004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1亿元;2005—2008年,每年国家拨款增加2亿元,那么到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仅仅对国家体育总局的国家拨款(每年)就会达到27亿元,这其中并不包括国家专项拨款。
    为了备战2008年奥运会,国家的专项资金拨款就已经达到了40亿元。“我们的目标就是奥运金牌,一切都是为了奥运金牌做准备。”本届奥运会专家组组长吴寿章说。(以上资料均引自2004年第八期《全球财经观察》)   至于拿一块奥运金牌得花多少钱,《全球财经观察》以个别项目为例进行了粗算。
    比如从2003年到2004年的两年,体操队共用去4400万元。4年累计下来,总金额约达8000万元。以体操队的夺取一到三块金牌的目标来看,最低的成本,是每块金牌2700万元。
  如果只得到一块金牌,那么,它的价值就是8000万元。这还没有把运动员的工资、奖励及早期培养等等费用计算在内。    这个算法,不是太科学,至少没有包括长期消耗的行政成本,比如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共有633人,官员就占了226人。
      曾经有一个美国华裔花样滑冰世界冠军,从小就是靠父母开餐馆赚的钱交滑冰学费,一边上学一边学滑冰。她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她个人的事情,别人当然不会说三道四。  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谁都知道,中国的竞技体育,基本上延续着计划经济时代国家操办的做法,由国家投入天文数字的巨资来组织专业竞技团队。早在1994年至2000年的《奥运争光计划》里,其“基础实力目标”就确定为:奥运项目的运动员人数达到17000人左右,重点项目的运动员占总数的80%以上,奥运项目优秀运动队专职教练员人数达到4900人,重点项目专职教练员人数达到4100人。
    这恐怕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据说现在有些国家正在学习中国这种拿金牌的“举国体制”,因为这套做法很有效。其实在世界上很多竞技体育发达的国家,国家只管国民体育,竞技体育基本上由市场来办。
  横向比较一下,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育竞争状态。由于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行的现实压力,也由于国人对奥运金牌数量的更高期待,这种现状不可能很快改变。     由于没有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所以,拿一枚金牌到底需要花多少钱,只能做粗略的估计。
  在当今的中国,任何一项花纳税人的钱举办的公共事业,都必须接受成本和效率的追问,体育当然也不能例外。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求职就业
军事
时事政治
法律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