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他们是如何计时的?

古人没有钟表,他们是如何计时的,使用 的计时工具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7-02-13

0 0
    我们现代人都使用钟表进行计时。现代 的钟表是西方人发明的,传入时间是在明末 清初的17世纪。那么在更早的时候,我们的 祖先靠什么来计时呢?人们最初使用的是一种叫“圭表”的计 时器,它是一种依靠计算日影长度来计时的 工具。
  所谓“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在 地面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作表,南北放置 测量表影的刻板叫作圭。  时间又被称为“光 阴”,意即太阳在地上留下的阴影,“光阴” 一词就和圭表有关系。
  在圭表的基础上,人们又发明了“曰 晷”,还是以光的投影来判断时刻。日晷由一 根替针和一个刻有刻线的晷盘组成。当太阳 的方位变动时,晷针在晷盘的投影所指向的 方向也不一样。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确立 了十二个时辰所对应的日影方位并以此来判 断时间。
    比如“午时三刻”指的其实就是曰 晷盘午时位置的第三个刻度。圭表和日#都是利用太阳来计时的方法。 但碰到阴雨天如何计时呢?古人发明了“漏 刻”的方法。“漏刻”就是利用水流的均衡性 原理,在壶里盛水,通过观察壶上刻有时间 的标尺(叫刻箭)位置来判断时间。
  “漏刻” 的方式由于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在中国民间长期广泛使用。  机械动力的计时器在中国古代也是存在 的。宋代苏颂在张衡发明的水运浑天仪的基 础上改造完成的水运仪象台可以准确报时, 并显示十二个时辰。
  除此外,还有香篆、油 灯钟、蜡烛钟、沙钟等计时工具。17世纪 后,西方更为精密的钟表传人,人们逐渐放 弃了原有的计时工具。在计时方法上,古人采用百刻制的方式, 即将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一刻约等于14。
    4 分。隋唐时期发明了十二时辰计时。西方钟 表传人中国后,为适应24小时计时的方法, 百刻制改为96刻制;一个时辰两个小时,一 个小时四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