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苏联“和平”空间站作用有哪些?

苏联“和平”空间站作用有哪些?

全部回答

2018-12-01

0 0
    太空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及航天活 动都能在空间站中举行。航天员主要工作场所在轨道舱,休息场 所在生活舱。空间站还有与其他飞船等航天器对接的对接舱,航天员在轨 道上出入空间站的气闸舱,及装置生命保障系统、供电系统等的设 备舱。
  这些都是空间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算起来空间站发射已有 近30年的历史了,在这一航天活动领域中的遥遥领先者就是苏联 (现俄罗斯)。1971年4月19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个(实验 性)空间站“礼炮1号”,总长约12。
  5米,最大直径4米,总重约 18。5吨。它由轨道舱、生活舱和对接舱组成,呈不规则圆柱形,它 只有与“联盟号”航天飞船对接的接口。  “礼炮1号”工作了 6个月,在进行了载人和不载人的综合性 科学考察和对地球的观测后完成使命。
  继其之后,苏联又在“礼炮1号”(属于第一代空间站)的基础 上先后发射了“礼炮277号”6个空间站。美国也曾于1973年5月发射了一个与苏联“礼炮6号”水平 相当的空间站,即“天空实验室”,它也是美国发射的唯一成功的空 间站。
    “天空实验室”总长36米,最大直径6。 6米,重79吨,像一 架巨大的直升机,由轨道舱、气闸舱、多用途对接舱和太阳望远镜 等4大部分组成,其轨道舱是用“土星5号”火箭的第三级改制的。
   舱外有2块能发出3。 7千瓦电力、供舱内仪器使用的翼状太阳能电 池集光板。1973年5月25日、7月28日和11月16日,美国相继 发射“阿波罗”载人飞船进人太空,与“天空实验室”对接成功,先后 有3批共9名航天员在站内分别生活和工作了 28天、59天和84 天,还出舱活动达40多小时。
    苏联的第三代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的主舱发射入轨完 成于1986年2月20日。这个空间站不像其他空间站在地面上一 次做完再发射,而是采用模块式结构,先发射基础模块(主舱),再根据需要分别发射单独模块(各种科学实验舱),使它们在轨道上 与主舱交会、对接而组成仍继续扩展的空间站,这项工作的难度可 想而知。
    自主舱发射成功后,苏联又将5个科学舱模块相继发射 成功,成功对接。它们分别是:1987年4月发射,长5。 8米,最大直 径4。 2米的“量子1号”天文物理舱,它主要用于天体物理研究,舱 内有重约11吨、配有观测辐射X射线和紫外线的天体物理学伦琴 观测台;1989年12月发射的“量子2号”服务舱,长13。
    7米,最大 直径4。 4米,重约20吨,这个舱的建立改善了“和平号”的活动空 间,增大了电力供应,使全站有了更先进的观测和实验基地,增添 了许多新装置和新仪器;1990年6月发射的长12。
   5米、最大直径 4。 4米、重约20吨的“晶体号”工艺舱,舱内配有由6个材料加工的 熔炼炉、4个制新药的电池装置和2台照相机,它的主要用途是进 行细胞杂交以及有关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等方面的技术实验,工业 试生产半导体材料,培养各种蛋白质晶体;1995年6月发射的“量 子4号”光谱舱。
    因苏联解体,苏、美两国间的冷战状态结束,这个 原来准备用于实验探测弹道导弹发射和检测外层空间的舱,后来 只好改用于民间科学实验;“量子5号”自然舱于1996年4月发 射,舱内装有3台辐射计、3台光谱仪、2台扫描仪以及俄法联合研 制的用于研究地球大气竖直构造的激光雷达和一部大型合成孔径 雷达,还有美国搭载的600多千克的科研硬件,它是俄罗斯最先进 和最复杂的地球观测航天器,该舱投人使用后,对于地球生活状 况、保护地球环境和保证美俄联合飞行任务的成功等方面产生了 极重要的意义。
    自然舱陆续对接成功了,整个过程持续了 10年之久,而“和平 号”空间站的组装全部完成之日,正是当年宣告它的10年寿命到 期之时。在“和平号”空间站工作的10年中,它的运行都很顺利。
   所以,在1989年底,“量子2号”服务舱发射成功之后,苏联开始了 “和平号”的商业经营。  美国的蛋白质晶体生成实验装置是它的第一个商业性载荷,56天以后实验成功,美方对结果十分满意。
  从 此,类似的商业经营连续不断,给苏联带来了巨大利润。但是自设 计寿命终结后和平号”已随着岁月的推移逐渐老化而不堪重负 了,有1400多处大小故障被发现,其中有60多处至今未能排除,技 术上的缺陷也日渐暴露出来,这座航天大厦摇摇欲坠,事故频频发 生。
    那么,为什么不让这位老迈的大将光荣退伍呢?其实苏联早 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着手研制在“和平号”基础上改进的 “和平2号”空间站,接替“和平号”,并准备让它在1997年左右上 天。
  但是随着苏联解体,俄罗斯出现经济危机,它已无力继续研制 新的代替品,甚至连老化的“和平号”都渐成包袱,无力维持。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