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为何要慎用“附庸风雅”?

为何要慎用“附庸风雅”?

全部回答

2017-03-26

0 0
     此语含贬义,不要随便用。“附庸风雅”的“附庸”指依傍,“风雅”原 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后来则指儒雅的文士风度;全语的意思 是:跟着名士装成文雅而有风度的样子。
  由于这“风度”是装出来的,所以贬 义很重。如《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欢喜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 忙里偷闲。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三:“铅山蒋苕生(士铨)太 史《临川梦》院本内有《隐奸》一出,刻意诋毁(陈)眉公,出场诗云:‘妆 点山林大架子,附庸风雅小名家。
  
  ’ ”两文中的“附庸风雅”均是。特别是梁 文中的“诋毁”与“妆点山林,附庸风雅”前后对应更显示贬义。再如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为了附庸风雅,不得不矫揉造作一番,骗骗自己而 己。  ”这段引文把“附庸风雅”的特点是“矫揉造作” “骗骗自己”都写出 来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