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成语故事强弩之末的故事内容如何?

成语故事强弩之末的故事内容如何?

全部回答

2017-03-31

0 0
    强弩之末的成语故事:西汉时代,匈奴不断侵扰边境,对汉王朝造成很大的威胁。 匈奴是游牧于阴山南北的一个古老民族。汉王朝建立时,匈奴正处在奴隶制阶段,奴隶主经常向四邻发动战争,掠夺人口和财物,先后将邻近许多部落占为已有。
  势力最盛时,其统治区域,东到兴安岭、辽河,西抵天山,祁连山,南接今河北、山西北部;拥有骑兵三十余万。  匈奴奴隶主征服邻近部落后,就连年向汉王朝漫长的边境地区袭扰,在汉武帝以前基本上是对匈奴奴隶主采取和亲政策,刘邦曾以宗室之女嫁给匈奴的单于。
  到汉武帝继位以后,力图依靠既有的实力,改变和亲政策,并在抗击匈奴奴隶主的战争取得了一些胜利。到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六年),匈奴不得不再次派使者前来请求和亲。   汉武帝便召集大臣们前来商量对策。
  有个叫王恢的将军,曾在边疆做过官,对匈奴的情况比较了解,不仅不同意和亲,还主张派兵去讨伐。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把公主嫁给单于,可是他们还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还不如发兵去打他们一下。” 御史大夫(相当于副丞相)韩安国提出了和亲的政策。
    他说:“现在匈奴自恃兵力强大,又无固定的居住地方,我们没法用武力去征服他们。如果派大军去,奔走了几千里地,人困马乏的,而匈奴则可以以逸待劳。”韩安国还强调地认为:“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 鲁缟:古代山东出产的一种很薄的细绢。意思是说:我们纵然兵力强大,但经过千里奔袭,也就像强弓射出去的箭,开初强劲有力,到后来恐怕连微薄的绢也穿不透;又似冲天而起的狂风,它的尾力连极轻的鸿毛都会吹不动的。
    因此,还是同意和亲的好。 多数大臣都认为韩安国说得在理,汉武帝也只好暂时同意和亲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