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法律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与非罪?

如何认定诬告陷害罪与非罪?

全部回答

2018-02-17

62 0
    、什么是诬告陷害罪 (一)定义 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二)特征 1、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实,并且向司法机关或有关机关告发。  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捏造的事实必须是他人的犯罪事实,如果捏造的事实不是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则不构成本罪; (2)不仅捏造了他人的犯罪事实,而且将捏造的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进行了告发; (3)诬告陷害的行为必须是明确的对象,如果行为人只要捏造了某种犯罪事实,向有关机关告发,并没有具体的告发对象,这种行为虽然也侵犯了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但并未直接侵犯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也不构成本罪; (4)诬告陷害情节严重的,这里所规定的“情节严重”,主要是指捏造的犯罪事实情节严重,诬陷手段恶劣,或者社会影响恶劣等。
    只要诬告陷害的行为符合以上条件,不论被诬陷人是否受到刑事处罚,都不影响本罪成立。 3、主体是一般客体。既可以是普通公民,也可以是国家工作人员。 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至于出于什么动机,不影响定罪。
   二、诬告陷害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本罪与错告的界限 刑法二百三十四条第三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款规定。  ”所谓错告,是指错误地指控他人有犯罪事实的告发行为。
  所谓检举失实,是指揭发他人罪行,但揭发的事实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或部分不符的行为。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这就把诬告与错告在性质上清楚地区别开来了。 诬告与错告,在主观方面有着质的不同:前者是故意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属于犯罪行为;后者则是由于情况不明,或者认识片面而在控告、检举中发生差错。
  由此可见,是否具有诬陷的故意,是区分诬告与错告的最基本的标志。 (二)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 两者都具有捏造事实、诬陷好人的特征。  但是,诬陷的内容、目的和性质,又各不相同:诬告陷害罪是捏造事实,意图使他人受刑事处罚,而一般诬陷行为仅限于捏造犯错误的事实,其目的只是使他人受到某种行政纪律处分,因此,从性质上讲一个是犯罪,一个是违法。
  对一般诬陷行为,可根据不同情节和后果,分别给予行政处罚、纪律处分或者批评教育。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法律
法律
民事
离婚
刑事
经济
遗产
工伤
公司法
诈骗
其它
拆迁
个税
股权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