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德国造的驳壳枪为什么在二战时德国人没有大量使用,而在中国抗战中却很普遍?

德国造的驳壳枪为什么在二战时德国人没有大量使用,而在中国抗战中却很普遍?

全部回答

2006-09-12

0 0
    手枪在各国军队中主要是装备各级指挥员,毛瑟C96系列驳壳枪从德国1896年制造出来后就被用来装备连级以下指挥官,一次世界大战时被大量装备德国军队(大约装备15万枝),使用效果不错被很多国家定为连排级指挥官的制式装备,后来德国在1934年开始将鲁格(Luger)P08和华瑟(Walther)P38成为德军的连排军官的制式手枪,取代了相对笨重的毛瑟C96驳壳枪。
     中国之所以在抗战时普遍装备,是因为国民党军队在1926年-1937年国民党政府从德国购买了大约5万枝 Mauser C-96系列驳壳枪配发给连、排级军官(之所以大量购买一是因为德国在淘汰所以便宜,二是因为在北伐前和北伐后国民党军队使用毛瑟驳壳枪觉得比较好),在国共联合抗日后介石从美国得到大量M1911和Browning HP,因此将Mauser C-96 淘汰装备给“八路军”和其控制的敌后游击队,前苏联军队在1920年也大量装备Mauser C-96 配发给连、排军官(大约从德国购买了30万枝左右)到1933年苏联造出Tokarev TT 手枪后到1937年全面配发给连、排军官后,将大量淘汰下来的Mauser C-96“无私援助”给中国的抗日事业,其中部分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德国在1932年生产了10发固定弹夹的Mauser C-96 711和20发可换弹夹的Mauser C-96 712两枝自动手枪,国民党政府进口了少量的Mauser C-96 711和712装备敢死队。
  在军阀的帮助下共产党也通过“走私”引进了不少,在抗日小说里常提到的“快慢机大肚匣子”就是Mauser C-96 711,“20响快慢机”“大镜面匣子枪”,就是Mauser C-96 712。   后来国共双方的兵工厂都大量仿造过毛瑟C96系列驳壳枪,使之成为中国在1950年以前中国军队装备最多、最广泛的手枪。
   。

2006-09-04

392 0
    他在德国用得少第一是因为造价太高,第二是作为自卫手枪体积、重量太大,作为单兵作战武器威力又欠点,第三,在经济发达的欧洲特别是西欧,武器功能分类很完善,自卫手枪、冲锋枪、步枪、机枪,而大镜面属于自卫手枪和冲锋枪之间的“二不混子”,当然不被看好了。
   他的长处在于介于手枪和冲锋枪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在武器体系不发达的地域它具有“多功能性”。   他在苏联和中国都被应用得很好。俄国的武器体系也不是特别发达,因为俄国在欧洲国家里属于比较落后的。
  在中国它被使用的最好,因为我国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自卫手枪的上面就是单发步枪,中间有一段很大的空白,这样大镜面所具有的火力就有了一个广大的空间来施展。 可以这样说,正是中国这样一块贫瘠的土地,给了大镜面属于他的舞台,他是为中国的土地而生,为中国的战争而生。
     。

2006-09-04

396 0
那是因为德国在二战时装备了大量的冲锋枪,性能比驳壳枪要强多了.驳壳枪之所以在中国受宠,那是由于中国缺少近战持续火力,驳壳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点,但是,比起冲锋枪来,它又力不从心了.二战中期,大量英美冲锋枪进入中国,首先国民党军就放弃了驳壳枪,待到抗美援朝,大批苏式冲锋枪的装备,解放军也放弃了驳壳枪就是这个原因.

2006-09-04

361 0
哎他们抄袭这么多看都难得看,不就是枪的威力有限,加上日本限制别的武器进入我们国家贝

2006-09-04

395 0
    驳壳枪,中国又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专利,次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的。
  有一种全自动型的,称做快慢机,毛瑟厂则称之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产。  在我国很多小说里经常能看到“快慢机”这个词, 而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闲暇聊设计出来的。  但是该枪最后申请专利者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1896年,毛瑟兵工厂希望能为德国军队生产驳壳枪。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厂停产驳壳枪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采用驳壳枪作为军队的制式武器。在这几十年里毛瑟厂估计大约生产了一百万把的各式各样的驳壳枪。
    而其他国家仿造生产的数量则几倍于此。各国军队不采用驳壳枪并不是因为该枪的质量不好,而是因为它价格太高,而且该枪装备欧洲军队当手枪则尺寸太大,而做为步枪又威力太小了,实在是不上不下,左右为难。
  所谓瑕不掩瑜,驳壳枪真正被使用者所喜爱的是在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国出口军火,但做为手枪的驳壳枪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在中国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争中人民武装也大量的夺取敌人的武器来武装自己。因此人民军队里也大量装备这种驳壳枪,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 这种枪在射击时有个缺点,由于它的抛弹口在枪的正上方,抛壳时容易打伤持枪人。
  所以射击时要倾斜45度,就像电影中表现的那样。   。

2006-09-04

394 0
       百年老枪--驳壳枪   驳壳枪,俗称“盒子炮”,其正式名称是毛瑟军用手枪(Mauser Military Pistol)。德国毛瑟兵工厂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该枪的专利,次年正式生产。
   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其为“匣枪”的。  有一种全自动型的驳壳枪,称做快慢机,毛瑟厂称之为M712速射型,在1931年5月量产。驳壳枪另一个较少人知道的名称是“自来得”手枪,许多人以为只有速射型驳壳枪被称为“自来得”,这是不正确的。
  事实上,“自来得”一直是这一类手枪在中国比较正式的通称。   最早的驳壳枪是德国毛瑟兵工厂的菲德勒三兄弟利用工作闲暇设计出来的。   但是毛瑟兵工厂的老板申请了该枪的专利,所以驳壳枪也叫毛瑟手枪。
     毛瑟兵工厂1898年制造的毛瑟96式军用手枪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手枪。该枪长30厘米,高14厘米,重量为1。25千克,口径为7。63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 毛瑟96型枪有多种变型,如容量为70发的下装弹型。
    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曾大量购用了毛瑟军用手枪。毛瑟手枪枪身坚固,射程远,杀伤力强,但枪身太大,佩带不便,因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新式手枪所取代。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