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军事

中国海军的反潜力量为什么得不到军方的重视?

全部回答

2006-09-03

0 0
别说不重视,反潜最好的武器就是潜艇自己,中国的潜艇总数世界第三,怎么说不重视?最新水面舰目前也在安装拖曳式声纳

2006-09-17

47 0
    缓慢发展的中国反潜力量      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反潜力量主要还是依靠舰艇前部所携带的反潜火箭。驱逐舰一般装有两座12管的反潜火箭,护卫舰一般装有两座6管的反潜火箭。
  这些舰艇上的火箭在全部发射后,还需要人工进行装填。这一点同俄罗斯舰艇上所携带的装置就不能相比了,俄罗斯的反潜火箭不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在发射完毕后,不需要人工装填,完全由在装置下部的自动装弹机自行装弹。
    这样一来,在战时,由于装填时间的缩短,使得第二次重新作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另外,中国还有达几十艘左右的反潜护卫艇和十六艘左右“旅大”级,它们除了有反潜火箭外,还装有深水炸弹等。
        由于中国周边使用潜艇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质量、性能也越来越高,使中国水面舰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对付这些压力,中国的水面舰艇除了依靠自身的反潜火箭和舰壳声纳外,无论是在新建、购买还是在改造的舰艇上,都增设了直升机坪和机库,来提高中国的反潜力量。
  目前,中国的反潜直升机的主力是直-9和直-8。在“旅沪”和“旅海”级上一般都有两架直-9,在“江卫”二型上一般都有一架直-9。  直-8由于机体太大,不能停在这些舰艇上,只能停在一些较大的补给舰上和依靠以岸基为主的基地。
  由于直-9是轻型直升机,决定了它所携带的反潜电子设备和反潜武器不能携带太多,而且航程也不可能太远,这又是一个阻碍中国反潜力量发展的方面。在中国引进"现代"级后,与之配套的卡-27也被引进过来了。
    中国的卡-27有可能是其出口型卡-28,由于卡-28是中型机,无论在航程、反潜设备和武器上,同美国的SH-60都不分上下,也比中国的直-9高上一个档次。卡-28除了可以停靠在"现代”级上,也可以停靠在中国目前新建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
        国外的一些军事刊物都曾报道过,中国以C-801反舰导弹和鱼雷为基础研制出了CY-1反潜导弹,但从军事刊物中刊登的图片上来看都好象没有装备这一系统,不知是性能上还是技术上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      其实,反潜最好的武器,还是潜艇本身。
    中国的潜艇这几年除了继续生产改进行明级外,还研制和生产了两艘宋级潜艇。此外,在前几年引进了4艘“基洛”级的基础上,又引进了8艘“基洛”636型,该艇配备了强大的反舰导弹,使中国的潜艇力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为了在反潜方面不至于同发达国家的距离拉大,我国应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资、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中国反潜主力:直-9C和卡-28对比 2005年8月23日下午,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海上封锁作战演练的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与卡-28、直-9C型直升机编队接受检阅。
     在目前的中国海军中,直-9C型直升机是装备最多的反潜直升机型号。  另据报道,中国在从俄罗斯进口现代级驱逐舰的同时,也进口了一批卡-28型反潜直升机。下面,我们对它们的性能作一下对比分析。
   卡-28型反潜直升机(前)和直-9C型反潜直升机 总体设计和动力系统   直-9是中国根据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授权生产的SA365N1型“海豚”直升机的国产型。  1980年,为了追赶直升机技术的世界先进水平,中国以全额贷款的形式从法国引进了当时法国最先进的SA365N1型“海豚”直升机的生产许可证,在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生产。
  1992年,直-9实现了国产化。   直-9C是在通用运输型直-9A的基础上研制的反潜型号。  因此,其基本结构与直-9大致相同。其旋翼系统由4片复合材料桨叶和星形柔性旋翼桨毂组成,其尾桨为涵道风扇尾桨,由一个桨毂和13片模锻的轻合金桨叶组成。
  这种尾桨的优点在于尾桨占用空间小,气动力效率高,尾桨不易为外物所伤。而且由于涵道尾桨空气阻力小,因此其最大飞行速度比普通直升机要快。  另外,直-9的尾梁两侧装有平尾,平尾两端各有一块垂直端板,以提高飞行方向上的稳定性。
  直-9上安装两台涡轴-8甲(涡轴-8A,阿赫耶1C的国产化型号)涡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应急功率734轴马力,起飞功率710轴马力,在最大飞行重量时可单发飞行。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法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研制的“海豚”系列直升机中包括反潜型AS565“黑豹”,但直-9C并不是“黑豹”的直接仿制品,而是中国在直-9A的基础上自行研制的一款轻型反潜直升机,因此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从外观上来看,直-9C与“黑豹”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将用于对海搜索的KLC-1型雷达安装在了机头雷达罩内,而不是象“黑豹”那样安装在机头下方的圆盘型雷达罩内。这样做的好处是机头雷达罩的内部空间比较大,可以容纳体积更大的雷达,但缺点也很明显,即安装在机头内的雷达因受到机身遮挡,不能实现360°的全方位搜索,必须依靠直升机的往复飞行。
    这样比较耗费燃料,会缩短直升机的滞空时间。 05年8月23日,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俄罗斯海军卡-27型舰载直升机搜索“敌”潜艇。   卡-28足俄罗斯卡-27的出口型号。
  1972年4月,鉴于原先的卡-25型反潜直升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苏联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研制新型舰载直升机的决议, 1973年年初,苏联国家直升机委员会正式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  1974年12月,设计编号为卡-252的新型舰载直升机实现了首次试飞。
  1982年,卡-252直升机通过苏联军方的验收,正式进入苏军服役,并编号为卡-27。   卡-28与直-9相比,它的最大特点在于采用了共轴式双旋翼布局。这是由于卡-27从一开始就是针对舰载的需要设计的,采用这种布局使直升机可以省去尾梁和尾桨,使得直升机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气动力平衡、对风向和风速不敏感,从而提高了飞行性能。
    而且,由于直升机外形尺寸小且旋翼可以折叠,因此它的占地面积小,特别适合舰载。在动力装置方面,卡-28安装有2台TV-3-117VK型涡轴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2200轴马力。
  由此可见,卡-28的动力系统的功率比直-9大的多,因而具有更好的机动性能和携带武器的能力。   直-9C型反潜直升机将用于对海搜索的KLC-1型雷达安装在了机头雷达罩内。
   机载电子设备   卡-28直升机从设计一开始就定位为舰载反潜直升机,因此它的全部设计和设备配置都围绕着反潜作战进行。与直-9相比,最大的不同足配备了一部“章鱼”搜潜系统。  该系统由吊放声呐、磁异探测器和雷达组成。
  吊放声呐由绞车、吊索和声呐体组成,可以由直升机吊放进海水中工作。   该声呐有主动和被动两种工作状态,处于主动工作状态时,声呐主动发射出声波,利用声波探测处于水下的潜艇,其优点足能准确地确定敌方潜艇的距离和方位,缺点是隐蔽性差,容易被发现。
    被动工作状态就是自身不发射声波,只被动的接收潜艇发出的噪声来确定目标,这种工作方式比较隐蔽,不易被敌方发现,但缺点足只能知道敌方潜艇的存在而无法确定其距离和方位。因此在工作时通常是两种方式配合进行:先用被动状态确认潜艇是否存在,如存在,即转入主动工作方式来确定敌方潜艇的准确位置。
     卡-28型反潜直升机在进行反潜演练。   除了吊放声呐,卡-28还配备了磁异探测器和雷达。磁异探测器可测定周围的磁场变化,一旦附近有潜艇经过,该海域的磁场强度就会增大,磁异探测器通过磁场强度的变化就可确定潜艇的存在,其有效探测距离可达400多公里。
    搜索雷达安装在机头下的雷达罩中,可进行360°搜索,能从2100米至2400米高度上探测180公里范围内的水面舰艇和30公里范围内露出水面的潜艇。另外,卡-28上还装载有36个声呐浮标,通过使用声呐浮标,卡-28的最大搜潜范围可达到2000平方公里。
  为处理这些信息,卡-28上安装了讨算机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可以对吊放声呐、磁异探测器、雷达、声呐浮标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快速提供战术任务所需要的数据,从而大大提高工作和作战效率。     与卡-28相比,直-9C的反潜探测能力就要弱一些。
  这是因为国产的直-9基本型(直-9A)足通用运输型,自身并不具备上舰和作战能力。为了满足海军对舰载反潜直升机的需求,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在直-9上加装着舰设备,使直-9具备了着舰能力。但直-9C没有携带对潜探测设备,相关探测需要依靠舰艇声呐。
     2005年8月23日,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军事演习的中方直-9C型舰载直升机配合舰艇搜索“敌”舰艇。   反潜直升机在空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发现处在水面航行或半潜状态的潜艇,并为反舰导弹实施中距制导。
  这就需要为直升机配备海面搜索雷达。  为此,直-9机头罩内安装了KLC-1型X波段多功能直升机机载监视雷达。   该雷达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直升机机载雷达,具有较好的海面搜索和侦察能力,通过数据通讯系统可将探测到的海面战术态势和目标的信息传送给地面或舰上的指挥所。
  其主要功能包括:海面监视,提供海面空中态势显示,搜索和跟踪海面舰船目标,为舰舰导弹、陆舰导弹攻击提供超视距目标指示、辅助导航、气象探测、信标功能、无源探测。     该雷达主要特点为采用轻型碳纤维加强塑料制成的椭圆抛物面天线,结构紧凑,设计中融合了先进的处理技术提高强海杂波下的目标检测能力。
  采用了脉冲压缩、频率捷变、窄脉冲信号、宽频带、CFAR检测、电子对抗、可编程信号和数据处理系统、机内自检等先进技术。重量82公斤。  针对不同目标的搜索距离和适应海情为:渔船,50海里,四级海情;中小型舰艇,64海里,四级海情。
   机载武器系统   作为反潜直升机,直-9C必须具备反潜作战能力。为此,直-9C在机身两侧安装了挂架,可挂载2枚“鱼”-7鱼雷执行反潜任务。该型鱼雷是美国Mk46型鱼雷的国内改进发展型号,采用主/被动声导方式,射程15公里,长度为2.6米,战斗部装药45公斤,由于采用了先进的OTTO动力,速度高达45节。
    可见“鱼”-7有相当强的威力,但直-9C只装备了2枚,因而限制了其战斗力的进一步提高。   为了携带反潜作战所需要的武器,卡-28机身下部设置了一个武器舱,舱内可载AG-/MV型自导鱼雷或APR-2型反潜鱼雷,外加4枚PLAB-250-100型深水炸弹。
  另外,卡-28还安装有自卫武器系统,包括安装在机头和平尾上的雷达告警接收机,装在发动机后舱后面的红外干扰发射机,金属箔/红外弹投射器等。  卡-28配备的UV-26型干扰弹箱可安装64枚干扰弹。
     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出,直-9直升机必须依托舰艇才能执行反潜任务,而卡-28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反潜作战单元执行反潜任务,其反潜作战效能远远超过直-9。 卡-28型反潜直升机(右)综合作战性能要强于直-9C型反潜直升机。
     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卡-28的综合作战性能要强于直-9。但卡-28有一个明显的弱点:它是进口直升机,因此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零配件的进口被切断,这些直升机就成了一堆废铁。
  相比之下,直-9C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它已经完全实现了国产化,因此没有后勤保障之虞,零部件的供应和维修可以得到充分保证。  同时,由于其机体结构与通用型的直-9相同,许多零部件可以通用,因而可以极大的减轻后勤保障部门的工作负担。
  在战时、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甚至会关系到战斗的胜败。因此,在装备卡-28的同时,直-9C的生产、装备和改进工作不能停止。   另外,笔者认为,虽然直-9C和卡-28的性能目前都可满足中国海军反潜作战的需要,但若以长远的眼光来看,这两型直升机在技术上均已落后(直―9采用的是法国20世纪80年代初的技术,而卡-28是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技术)。
       因此我国军方和科研部门有必要尽快研制新型直升机以替代这两种直升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俄罗斯或欧洲联合研制新型舰载反潜直升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特别是俄罗斯由于其主力舰载直升机卡-27已服役30年以上,急需更新。
  我们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其合作,共同研制新型的舰载直升机,同时也使我国的直升机技术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众所周知,航空兵反潜是目前反潜手段中最有效的,应用性最强的反潜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航空反潜装备的发展,我们也有必要深入了解我们现有能力的不足之处。 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可以买来装备,但是买不来战术。K-28的引进并不能说明我国反潜能力的本质提高,目前我国主要的航空反潜武器主要以Z-9,Z-8,K-28,SH-5为主。
    性能是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初期的平水。 我国目前装备直升机反潜的军舰有:一艘旅海级(167)两艘旅沪(112,113)一艘旅大(105)一艘江湖(544)四艘江卫-1(539,540,541,542)八艘江卫-2(521,522,523,524,564,565,566,567)两艘现代(136,137)即将装备的052B(168,169)052C(170,171)054级一艘,共有24艘具有航空反潜能力的战舰,搭载直升机的数量为30架(包括未装备的5艘战舰搭载的反潜直升机)以及数架SH-5水上反潜飞机。
     我国海军的舰载直升机只有Z-8和Z-9以及K-28型三种。 Z-8是仿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我想这里没有必要重复大家众所周知的Z-8性能,仅仅想通过Z-8的低产量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力仿制Z-8的发动机,Z-8原型SA321性能其实不错,是法军主力,我们辛辛苦苦仿制出来,却又无法解决核心部件问题的国产化问题。
    甚至将要生产的Z-8F型也仍然使用的是进口的PT6B-67A发动机,但是我个人认为Z-8F型将是未来国产舰船反潜的标准配备,而不是目前大量使用的Z-9C型,其中关键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Z-8F的载重能力适合装载全套的反潜设备,以及Z-8拥有的扫雷能力(目前我国有此能力的直升机仅有Z-8可以完成扫雷任务,主要战术是:执行扫雷任务时,可拖曳一个扫雷具,在距基地92千米的水域以46千米的时速扫雷两小时。
    )。以上猜测均需要PT6系列发动机国产化的完成,做为量产的基础。 Z-9是由法国“海豚”AS365N仿制而成,该型机改进型较多,海军主要装备Z-9C型。个人认为,Z-9的使用给PLA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使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简单的航空反潜能力。
  并且中国海军也第一次拥有了直升机舰载雷达—KLC-1X波段多功能直升机载监视雷达,但是Z-9需要承担的任务过于繁重,不但要担负反潜任务,并且还要为YJ-83反舰导弹担任超视距探测能力和中继。  众所周知Z-9的搭载能力不足,因而搭载一架Z-9型直升机的国产军舰基本上不具备单舰航空反潜的能力。
  个人认为Z-9做为一型轻型通用直升机只是我国及缺乏航空反潜能力的一种过渡。 事实上证明法国海军选择了“山猫”而不是“海豚”。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Z-9给中国海军带来的意义是巨大的。
     自从引进了现代之后,随之我们也第一次拥有了专用的反潜直升机——卡-28。VGS-3吊放式声纳,406mm自导鱼雷,TV3-117KM涡轴发动机,先进的设备是中国航空反潜能力质的飞跃。
  但是这并不证明中国海军自从拥有了9架卡-28之后反潜能力有了本质的提升。  同样卡-28依然需要承担繁重的任务,中续制导,反潜,甚至救护。另外卡-28的机身过于高大,这给未来国产军舰搭载卡-28带来了新问题。
  众所周知,俄罗斯可以搭载卡-28的战舰均采用半潜式机库,而同样拥有比中国海军建超的052B,052C更大的排水量。 所以卡-28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国未来标准的反潜直升机不太现实,第一,我国需要有能力大量生产(但是目前恐怕连维护卡-28的任务仍然需要俄罗斯厂商的技术)第二,与我国战舰的电子设备能否有效的数据共享。
    大家知道反潜任务需要舰船,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联合使用才能达成最有效的战果。但是第一个问题可能是阻碍卡-28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巨大瓶颈。毕竟光靠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国拥有唯一的固定翼反潜飞机SH-5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数量的不足,性能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中国没有固定翼飞机反潜能力。
    或者是说没有岸基航空兵反潜能力。大家知道日本曾经拥有PS-1这种和SH-5性能相当的水上反潜巡逻机,但是90年这种飞机的任务就交给了先进的P-3C。 目前世界上拥有的固定翼反潜飞机有:法国的“大西洋”俄罗斯的伊尔-38,英国的“猎迷”美国的P-3以及S-3等。
    除去S-3之外其余的飞机均为岸基反潜飞机,并且以上各国均是所谓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也同时证明了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拥有岸基反潜飞机的必要性。 所以个人认为未来我国必须拥有独立研制此种飞机的能力。
  我初步设想了这种飞机的性能参考以上岸基反潜飞机拥有的能力:大航程(留空能力10小时以上)大装载能力,拥有反潜,反舰,并具有初步的空战自卫能力。  这些是未来我国发展岸基反潜飞机所必须拥有的性能。
   大家知道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需要有:区域防空能力,两栖投送能力,远洋反潜能力,水下核动力潜艇,以及远洋补给能力等。拥有远洋反潜能力是保卫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航空反潜能力的不足实际上也是我国战略目的造成的,这再以前和网友们的讨论中均以达成共识。
     另外我国面临的问题也并不是仅仅缺少先进武器所可以解决的,大家知道武器可以买,可以研制,但是如何有效的使用,如何总结出适合装备的战法,才是关键。差距也不仅仅是装备,比如中国海军远洋航行的经验,联合控制,联合各个兵种作战的经验远远不足,也没有大规模现代化海战的经验。
    所以未来中国海军突破岛链驶向蓝水的过程也是中国海军各个方面现有问题的总结!也同时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战役! 众所周知,航空兵反潜是目前反潜手段中最有效的,应用性最强的反潜手段之一。
  随着我国航空反潜装备的发展,我们也有必要深入了解我们现有能力的不足之处。   大家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可以买来装备,但是买不来战术。 K-28的引进并不能说明我国反潜能力的本质提高,目前我国主要的航空反潜武器主要以Z-9,Z-8,K-28,SH-5为主。
  性能是西方发达国家80年代初期的水平。 我国目前装备直升机反潜的军舰有:一艘旅海级(167)两艘旅沪(112,113)一艘旅大(105)一艘江湖(544)四艘江卫-1(539,540,541,542)八艘江卫-2(521,522,523,524,564,565,566,567)两艘现代(136,137)即将装备的052B(168,169)052C(170,171)054级一艘,共有24艘具有航空反潜能力的战舰,搭载直升机的数量为30架(包括未装备的5艘战舰搭载的反潜直升机)以及数架SH-5水上反潜飞机。
     我国海军的舰载直升机只有Z-8和Z-9以及K-28型三种。 Z-8是仿制法国“超黄蜂”直升机,我想这里没有必要重复大家众所周知的Z-8性能,仅仅想通过Z-8的低产量证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能力仿制Z-8的发动机,Z-8原型SA321性能其实不错,是法军主力,我们辛辛苦苦仿制出来,却又无法解决核心部件问题的国产化问题。
    甚至将要生产的Z-8F型也仍然使用的是进口的PT6B-67A发动机,但是我个人认为Z-8F型将是未来国产舰船反潜的标准配备,而不是目前大量使用的Z-9C型,其中关键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是Z-8F的载重能力适合装载全套的反潜设备,以及Z-8拥有的扫雷能力。
  (目前我国有此能力的直升机仅有Z-8可以完成扫雷任务,主要战术是:执行扫雷任务时,可拖曳一个扫雷具,在距基地92千米的水域以46千米的时速扫雷两小时。  )以上猜测均需要PT6系列发动机国产化的完成,做为量产的基础。
   Z-9 是由法国“海豚”AS365N仿制而成,该型机改进型较多,海军主要装备Z-9C型。个人认为,Z-9的使用给PLA带来了划时代的意义,使得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简单的航空反潜能力。并且中国海军也第一次拥有了直升机舰载雷达—KLC-1 X波段多功能直升机载监视雷达,但是Z-9需要承担的任务过于繁重,不但要担负反潜任务,并且还要为YJ-83反舰导弹担任超视距探测能力和中继。
    众所周知Z-9的搭载能力不足,因而搭载一架Z-9型直升机的国产军舰基本上不具备单舰航空反潜的能力。个人认为Z-9做为一型轻型通用直升机只是我国及缺乏航空反潜能力的一种过渡。
   事实上证明法国海军选择了“山猫”而不是“海豚”。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Z-9给中国海军带来的意义是巨大的。   自从引进了现代之后,随之我们也第一次拥有了专用的反潜直升机——卡-28。
  VGS-3吊放式声纳,406mm自导鱼雷,TV3-117KM涡轴发动机,先进的设备是中国航空反潜能力质的飞跃。但是这并不证明中国海军自从拥有了9架卡-28之后反潜能力有了本质的提升。  同样卡-28依然需要承担繁重的任务,中续制导,反潜,甚至救护。
  另外卡-28的机身过于高大,这给未来国产军舰搭载卡-28带来了新问题。众所周知,俄罗斯可以搭载卡-28的战舰均采用半潜式机库,而同样拥有比中国海军建超的052B,052C更大的排水量。 所以卡-28我个人认为作为中国未来标准的反潜直升机不太现实,第一,我国需要有能力大量生产(但是目前恐怕连维护卡-28的任务仍然需要俄罗斯厂商的技术)第二,与我国战舰的电子设备能否有效的数据共享。
    大家知道反潜任务需要舰船,直升机,固定翼飞机的联合使用才能达成最有效的战果。但是第一个问题可能是阻碍卡-28大量装备中国海军的巨大瓶颈。毕竟光靠买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国拥有唯一的固定翼反潜飞机SH-5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数量的不足,性能的落后,直接导致了中国没有固定翼飞机反潜能力。
    或者是说没有岸基航空兵反潜能力。大家知道日本曾经拥有PS-1这种和SH-5性能相当的水上反潜巡逻机,但是90年这种飞机的任务就交给了先进的P-3C。 目前世界上拥有的固定翼反潜飞机有:法国的“大西洋”俄罗斯的伊尔-38,英国的“猎迷”美国的P-3以及S-3等。
    除去S-3之外其余的飞机均为岸基反潜飞机,并且以上各国均是所谓拥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也同时证明了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拥有岸基反潜飞机的必要性。 所以个人认为未来我国必须拥有独立研制此种飞机的能力。
  我初步设想了这种飞机的性能参考以上岸基反潜飞机拥有的能力:大航程(留空能力10小时以上)大装载能力,拥有反潜,反舰,并具有初步的空战自卫能力。  这些是未来我国发展岸基反潜飞机所必须拥有的性能。
   大家知道远洋作战能力的海军需要有:区域防空能力,两栖投送能力,远洋反潜能力,水下核动力潜艇,以及远洋补给能力等。拥有远洋反潜能力是保卫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航空反潜能力的不足实际上也是我国战略目的造成的,这再以前和网友们的讨论中均已达成共识。
     另外我国面临的问题也并不是仅仅缺少先进武器所可以解决的,大家知道武器可以买,可以研制,但是如何有效的使用,如何总结出适合装备的战法,才是关键。差距也不仅仅是装备,比如中国海军远洋航行的经验,联合控制,联合各个兵种作战的经验远远不足,也没有大规模现代化海战的经验。
    所以未来中国海军突破岛链驶向蓝水的过程也是中国海军各个方面现有问题的总结!也同时是一场任重而道远的战役! 。

2006-09-04

14 0
有些问题是国家的秘密,最好不要拿来讨论!

2006-09-03

45 0
    反潜战,作为现代海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想成为有或者已经是世界强国的国家来说,在其海军发展中,都是摆在第一个位置的。以前的前苏联社会主义共和国、美国、英国、法国,以及喜欢玩文字游戏日本,都拥有相当的反潜作战能力,由此可见反潜在现代化海战中的重要地位。
   现代化的潜艇,由于科技的长期进步,无论是常规的或是核动力的,在隐蔽性以及攻击能力上可以说是已经做的相当的完美了。  比如最新的德国212A级、日本的亲潮级、 俄罗斯的阿穆尔级、K级中的636M型、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海狼级、俄罗斯的B级,不但拥有以前潜艇无以伦比的安静性,就连攻击力也提高了一个档次。
  115分贝以下的噪音量,反潜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反舰两用鱼雷的普遍使用,大潜深、高航速、现代化的作战指挥系统,卫星辅助攻击等等一系列新装备把这些新一代的海下蛟龙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你别说是搜索不到,就算在100公里之外能“瞎猫撞上个死耗子”,那恐怕也得先挨上它几刀。
  因为一般的潜射反舰导弹其射程都在100公里之上,(俄罗斯的“宝石”更是达到了300公里之遥),而反潜鱼雷射程却少的可怜,通常是15公里之内,最远的美国反潜导弹也就多那么几十公里。   美国为了能和前苏联相抗衡,发展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水下舰队。
  目前在役的50多艘潜艇中全是清一色的核潜艇,速度高,安静性能好,作战能力强大,是一支令人畏惧水下力量。特别是最新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可以说是代表了当今世界潜艇设计建造的最高水平,也是未来美国水下舰队的主要力量。
    别看在最近一些以美国为首的战争中,其核潜艇的作战任务似乎不如其他水面舰艇那么显眼威风。但我要说的是,那是在其他国家基本可以说没有海军力量的情况下发生的,既然没有可以畏惧的海军力量,连水面舰艇都用不着,还谈何潜艇,这不是“小题大做”浪费核燃料?换句话说,要是前苏联没解体的,山姆大叔和老毛子斗起来了,这情况可就大有不同了。
    不用说,核潜艇一定是走在其航母前面,充当前线突击手,消灭苏联强大的水下舰队,保护其航母的安全。话又换一句,要是碰上了我们中国,那情况也应该差不多,仗还没打,可能美国的潜艇就已经趴在我们的家门口待命了,一等时机成熟,保证是一窝蜂的扑上来,对我国的水面,水下舰队实施大规模的牵制,攻击。
     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在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水面,水下舰队以后,并不等于拥有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其中反潜力量也是不可缺少的,而应该是三者相结合、相辅助,方能达到让人放心的之势。
  (前苏联我觉得就做的相当完美,水下力量已经够强大了,可在其海军中还是编制了几支反潜舰队,以防不测)而我国目前的形势就十分严峻了,反舰能力尚过的去,防空能力也正在加强,可就是没看到反潜方面有动静。
    除了引进俄罗斯的8艘新K以外,基本没什么新消息。更加让人琢磨不透的是,为什么在江卫I,江卫II级这样的新舰上连反潜鱼雷都不装,似乎有点“大倒胃口”,颇有“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之嫌。
  虽然在新驱新护上有所加强,但是问题又来了,诺大一艘6000吨以上的舰艇怎么只装1架KA-28?,要是在碰上了水面舰艇之时又撞上了潜艇怎么办,那不是死挨刀子的份。  看看美国和俄罗斯的,哪艘反潜舰艇不是2架以上的直升机,以便轮流搜索,缩小探测上的空隙。
  而且在执行反潜的同时又可以反舰,两者相不误,你飞你的我飞我的,更加不用在双管齐下的形式中手忙脚乱。 要想在以后能够和美国相抗,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上强国,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以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一定非得解决,起码也可以让我们放下一口气,务必担心的太多。
    我觉得目前我国缺少像俄罗斯无畏II级这样的大型反潜舰艇,自己的舰艇又没装反潜导弹,反潜直升机也是20多年前俄罗斯使用的KA-28。而和KA-28同时出生的美国SH-60早已改了无数次了,可KA -28呢?为什么自己连原子弹这样复杂的武器都能在60年代那样严峻的情况下研制出来,可偏偏一型小小的直升机就束手无策了呢?我们能靠俄罗斯一辈子吗? 是时候了--中国海军,现在起步还来的及,绝对不能再拖了。
    世事难测,就像天气一样,随时都在变,谁也说不定以后会怎么个局势。要是日本又崛起了,印度也强大了,美国又老是看我们不惯, 来个美日印三管齐下,到时候再作出反应恐怕也只能是再步满清大国的后尘了……   在90年代以前,中国的反潜力量主要还是依靠舰艇前部所携带的反潜火箭。
    驱逐舰一般装有两座12管的反潜火箭,护卫舰一般装有两座6管的反潜火箭。这些舰艇上的火箭在全部发射后,还需要人工进行装填。这一点同俄罗斯舰艇上所携带的装置就不能相比了,俄罗斯的反潜火箭不仅射程远,威力大,而且在发射完毕后,不需要人工装填,完全由在装置下部的自动装弹机自行装弹。
    这样一来,在战时,由于装填时间的缩短,使得第二次重新作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另外,中国还有达几十艘左右的反潜护卫艇和十六艘左右“旅大”级,它们除了有反潜火箭外,还装有深水炸弹等。
   由于中国周边使用潜艇的国家越来越多,而且质量、性能也越来越高,使中国水面舰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对付这些压力,中国的水面舰艇除了依靠自身的反潜火箭和舰壳声纳外,无论是在新建、购买还是在改造的舰艇上,都增设了直升机坪和机库,来提高中国的反潜力量。
  目前,中国的反潜直升机的主力是直-9和直-8。在“旅沪”和“旅海”级上一般都有两架直-9,在“江卫”二型上一般都有一架直-9。  直-8由于机体太大,不能停在这些舰艇上,只能停在一些较大的补给舰上和依靠以岸基为主的基地。
  由于直-9是轻型直升机,决定了它所携带的反潜电子设备和反潜武器不能携带太多,而且航程也不可能太远,这又是一个阻碍中国反潜力量发展的方面。在中国引进"现代"级后,与之配套的卡-27也被引进过来了。
    中国的卡-27有可能是其出口型卡-28,由于卡-28是中型机,无论在航程、反潜设备和武器上,同美国的SH-60都不分上下,也比中国的直-9高上一个档次。卡-28除了可以停靠在"现代”级上,也可以停靠在中国目前新建的驱逐舰和护卫舰上。
   国外的一些军事刊物都曾报道过,中国以C-801反舰导弹和鱼雷为基础研制出了CY-1反潜导弹,但从军事刊物中刊登的图片上来看都好象没有装备这一系统,不知是性能上还是技术上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 其实,反潜最好的武器,还是潜艇本身。
    中国的潜艇这几年除了继续生产改进行明级外,还研制和生产了两艘宋级潜艇。此外,在前几年引进了4艘“基洛”级的基础上,又引进了8艘“基洛”636型,该艇配备了强大的反舰导弹,使中国的潜艇力量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所以,为了在反潜方面不至于同发达国家的距离拉大,我国应加大在资金方面的投资、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先进技术的引进。   。

2006-09-03

30 0
潜艇是主要用来封锁航道的而我国战略物资的输送对海上航线的依赖度相对较低,日本与台湾战略物资的输送基本上是海上航线,所以它们特别重视反潜

2006-09-02

15 0
中国其他需要加强的地方太多了 比如舰队区域防空 部队数字化 退役船只处理问题.....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军事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军事
军事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