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育儿

宝宝胆小妈妈应该怎么做

我的宝宝是个男孩,但胆子小,和小朋友们玩时总会被别的小朋友打哭。我现在不想让他和别的小朋友玩,但又不知会不会影响他的性格?被别的小朋友打时我应该怎么做?

全部回答

2006-08-28

0 0
    孩子的矛盾也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人是社会的人,怎么可能脱离了跟人的交往!所以孩子的问题不必太担心!作为家长应该发现问题及时疏,而不是堵,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在同小伙伴的交往中寻求自信、寻求属于自己的快乐!您说对吗? 孩子受了欺负,父母怎么做   父母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负。
    心疼而又恼火的同时,我们该怎么做,对孩子怎么说?   父母们有代表性的几种看法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自我保护和正当防卫的方式,在竞争社会,教孩子学会反击是非常必要的。
     当然,我们不能教孩子去欺负别人,但若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应该反击。  孩子将来面对的是一个竞争社会,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宽容退让,容易造成他形成软弱怯懦的个性,无法做到自强自立。
  所以,让孩子具有反击精神,学会自我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要从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教给他正确的交往策略。   如果孩子经常受欺负,起码可以说明一点:他的交往方式有问题,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应该首先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到问题的症结,帮他调整与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礼貌、协商、主动关心等,决不能强行要求他“打回去”。因为孩子本身对交往就有畏缩心理,万一动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压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
     应该从爱的角度出发,正面教育,正确引导,让孩子学会宽容对人。     一般来说,孩子平时所受的欺负,无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没有严重的伤害,父母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该用“打回去”的方式进行反面强化。
  我们可以抓住这样的事例对孩子进行适时的引导教育,让他体会到这种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伤害,是大家都不喜欢的,小朋友应该团结友爱,和气相处。  我的观点是,要从培养孩子的爱心出发,尽可能地去淡化人与人之间的“敌意”,教孩子宽容待人。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知识能力的抗衡,暴力并不能使孩子取得成功。   我常教育孩子,对于小朋友间一般性的欺负行为,都应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宁人的态度。能够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种处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应该把心思花在学习和能力的提高上。
    学习成绩好了,能力强了,别人自然也就不会看轻或轻易地欺负你了。至于对那些确实不讲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孩子间的纠纷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渐积累生活经验。
     孩子间的打闹争斗是平常事,是他们交往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过程中学会与人相处的,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的行为。  父母应该有坦然的心态,顺其自然,相信孩子通过摸索实践,最终会找到交往的“度”,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孩子不懂事,应该通过父母或老师来解决,以便帮助他们明辨是非。   确实有些孩子攻击性特别强,喜欢欺负别人,我认为这个责任主要在于父母的教育。因为孩子毕竟年龄小,要靠父母来言传身教,正确引导。
    我认为,如果孩子受了欺负,首先应该找对方的父母,让他去严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师对孩子间的交往也应有一定的指导、教育责任。对孩子的纠纷,如果父母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过老师找欺负别人的孩子或其父母谈话,协商教育。
     他山之石   再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类似情形以及那里的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的建议。     如果怀疑孩子受到了欺负,首先要弄清事实真相——你的孩子是受欺负者吗?不幸的是,孩子们往往不愿意主动地向你透露这个情况。
     孩子们之所以不愿意告诉父母或让父母牵扯进来有很多的原因。“那些欺负别人的孩子往往把一种羞耻感灌输到这些受到欺负的孩子心中。  ”凯特·葛恩波斯说(《应对欺负、挑衅与恶意》一书的作者)。
  “这些孩子或许认同了别人给他起的难听的绰号,或许认为他们应该自己来处理这件事情。”   此外,影响孩子们说实话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孩子们对父母可能作出的反应没把握。“如果孩子们担心父母得知事实后,可能会有过激的反应;或者认为父母已经有一大堆让他们难缠的问题了,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们往往就会保持缄默。
    ”葛恩波斯说。   而每位父母对此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简妮特对于儿子受欺负一事就采取了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态度。“当我的儿子鲍尔上一年级时,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每天在上学的路上都能遇到他,并让鲍尔把自己的汉堡拱手让给他。
  ”简妮特说。“我和鲍尔一直以来都乐于烹制美味可口的汉堡,所以那个家伙还真是很享受了一段白来的美味。  直到两个多星期以后,鲍尔才告诉我他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吃到自己的午餐了。
  第二天早晨,我照常烹制了一个美味儿的意大利汉堡,但是在面包和火腿之间,我夹了一张3。50美元的收据,上面写着那个家伙的姓名和住址。没想到,这一招还真管用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碰过鲍尔。”   但并不是每位父母都像简妮特这样幸运。
    作为父母,要能及时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受到欺负,应当注意哪些潜在的征兆呢?   身体征兆   1、伤痕与淤紫   孩子们通常容易被划伤、擦伤或碰得淤紫,但如果你孩子身上的伤多于正常发生的数量,你可能就要探究一下原因了。
  你的孩子可能觉得承认自己受到欺负是一件十分难堪的事,但受到身体侵犯是不可容忍的,你需要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     2、撕坏的衣物   许多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衬衫撕去一块儿,或在牛仔裤的膝盖上扯一个口子以表现新潮。
  但是,如果这种现象多于正常追赶时髦的状况,那么这就有可能是孩子正受到身体侵犯的一种迹象。   3、头疼、肚子疼   经常抱怨头疼或肚子疼也是孩子可能受到欺负的一种迹象,尤其是发生在孩子就要去上学之前。
    这两种症状都有可能是孩子为逃避上学而寻找的借口,但是,这种生理上的反应也可能完全是真实的。吃饭没胃口也是受欺负的征兆之一。担心受欺负的思想压力往往会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生理疾病。
     社会性征兆   1、不愿意上幼儿园、学校   这是孩子可能正受到欺负的一种重要征兆。  大部分欺侮、挑衅的行为是发生在操场上,而这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方方面面的不良影响。
  比如,学业成绩的下降,不愿参加幼儿园、学校的活动,或想中途放弃他们已经参加的活动。如果你的孩子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朋友,要弄清楚是为什么!孩子们往往试图呆在家中,以躲避欺负。   2、经常丢钱   孩子如果时常丢钱,也是受欺负的迹象之一。
    你一定看过不少电影,电影中时常有那些欺负人的家伙索要其他孩子午餐钱的镜头,而这在真实生活中是时常发生的!受欺负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非常易怒,而这种易怒的负面情绪很容易撒在身边的父母或兄妹身上。
  如果你注意到你的孩子总是处于一种愠怒、沮丧、侵犯的情绪之中,那这也是一种受到欺负的迹象。     父母应对要点   了解了各种可能出现的迹象,你就该想想应当如何解决了。
  具体的应对方法可以是——   1、把情况告知校方   父母有必要把发生的事告诉孩子的老师、咨询员、园长或校长。可以先问问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告诉,还是由你去告诉。   2、保持冷静   发现孩子受到欺负会让你非常生气——有时甚至变得不理智。
    如果你保持冷静和理智,事情往往会解决得更好。   3、认识孩子的朋友   和孩子的朋友们交谈,告诉他们当你的孩子受到欺负时,你的感受。如果你孩子的朋友知道了你的感受,他们会更乐于前来告诉你幼儿园或学校发生的事情。
     4、让孩子为自己而骄傲   让孩子明白,如果他在某些方面与别人不一样,这没有什么关系。  尽早地让孩子明白这一点,孩子会形成坚实的自我价值感,会认同自己,感到自己也同样值得尊重。
     5、联系侵犯者父母   如果这种欺负是身体上的,而且你已经和幼儿园、学校都谈过了,就可以联系这个侵犯者的父母。让他们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并告诉他们你希望这一切立即停止。  有些父母很可能丝毫不清楚自己孩子对别人都做了些什么。
     6、让孩子参加自卫训练   你也许并不希望孩子对侵犯者实施身体上的报复,但情况一旦恶化,让孩子有自我保护的能力总是好的。这些训练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自我尊严,减小他成为受欺负者的可能。
     7、给物品标名   如果侵犯者偷你孩子的东西,就给孩子要带到学校去的学习、生活用具上贴上姓名。  这样有利于证明这些物品都是属于你的孩子的,甚至可能起到防止侵犯的作用。
     8、和团体在一起   告诉孩子活动的时候,尽量和团体在一起。你需要知道他在哪里,是和谁在一起。侵犯者很少愿意向团体中的一个人挑衅。   9、不予理会   如果欺负仅仅是口头上的,告诉你的孩子不要理会那个侵犯者。
    有时侯,侵犯者在得不到回应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失去兴趣,事情就过去了(当然,但愿他们不是继续去搜寻下一个目标)。   10、面对侵犯者   建议孩子去面对这个欺负人的家伙,但仅仅在这种欺负只表现在口头上时。
  让你的孩子告诉侵犯者,他给别人带来的感受是什么,并且要求他停止他的粗暴行为。  有些侵犯者面临挑战时,会收敛和停止自己的错误行为。   11、鼓励孩子敞开心扉   父母应鼓励孩子向成人,比如老师、咨询员、家庭成员、牧师或家庭的朋友等敞开心扉。
  尽管我们都希望孩子乐于与自己的父母交流、畅谈生活中发生的事,但有些孩子可能更愿意先向他人倾诉。  这样,至少可以先把问题摆明,然后你就可以有机会和孩子讨论解决的办法。   父母们总是希望孩子受到欺负时能够积极反抗和自卫,以免养成懦弱的个性。
  但是,大多数父母同时又理智地认识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孩子间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暂时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则上的敌意,他们今天吵明天好,在这一过程中互相磨合,逐渐学会交往。  如果轻易地教孩子以动手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容易使孩子的争斗升级,形成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激烈局面,最终造成更大的伤害。
  更何况,成人社会中,暴力行为最终也要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技巧,学会以智慧和能力取胜,才是孩子立足于未来社会,并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根本途径。  。
  

2006-08-25

47 0
    不同意楼上说法,我觉得大人出来吼很不好,那也是一种欺负人的行为,就仗着大人大,说话有威慑力?那会吓到另一个小孩的,你想想如果你是那宝宝的妈妈,别的人过来冲你宝宝吼,你愿意? 小孩打架也是常事,有的小孩不友好,你可以和家长说,给宝宝选玩伴,要选家长同你有相同的道德品质的,有共同语言的,什么样的家长有什么样的宝宝。
    多教你宝宝怎么和人沟通,相处,怎么样维护自己的权力,怎么样和别人交换玩具玩。对小孩都要教的,有时自己宝宝不愿意把自己玩具共享,也不要硬逼或吼,要尊重你的宝宝。 小孩不是很闯荡的,尤其是比较小的宝宝,可以固定几个好的玩伴,这样也好习惯和相处。
  

2006-08-22

36 0
不让他和别的小朋友玩,肯定是不可取的.你应该在旁边暗中观察,如果别的小朋友动手就走出来大声喝止给你家宝宝撑腰。然后鼓励宝宝自己问:你为什么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平时也要多鼓励宝宝和小朋友多玩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育儿
育儿
妈妈
宝宝
护理
教育
亲子
其他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