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是否收购了飞利浦显示器业务?
冠捷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背后的冷思考
2004年12月16日,冠捷科技以增发股份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共计3。5亿美元的价值收购飞利浦(Philips)所有显示器及基础类平板电视业务,这与联想以17。 5亿美元的总金额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壮举”时间差距仅为8天。
“全球规模第一”光环加身
根据数据显示,早在2001年,冠捷科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显示器制造商,上市公司总营业额突破10亿美元,而截至2004年11月,冠捷科技已经拥有遍及中国(含香港、台湾)、美国、荷兰、德国、巴西和印度的10余家下属公司,在国内则拥有福清、北京和武汉3大生产据点,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台,世...全部
冠捷收购飞利浦显示器业务背后的冷思考
2004年12月16日,冠捷科技以增发股份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共计3。5亿美元的价值收购飞利浦(Philips)所有显示器及基础类平板电视业务,这与联想以17。
5亿美元的总金额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壮举”时间差距仅为8天。
“全球规模第一”光环加身
根据数据显示,早在2001年,冠捷科技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显示器制造商,上市公司总营业额突破10亿美元,而截至2004年11月,冠捷科技已经拥有遍及中国(含香港、台湾)、美国、荷兰、德国、巴西和印度的10余家下属公司,在国内则拥有福清、北京和武汉3大生产据点,年生产能力达到2000万台,世界排行第二。
如今这个“庞然大物”体积今后将变得更加臃肿。
在吸收了飞利浦注入的显示器和入门级平板电视制造业务之后,冠捷科技的年产能将达到惊人的3500万台,其中2000万台为LCD显示器,1500万台为CRT显示器。
当然这只是单纯把冠捷与飞利浦的产能简单相加得到的理论数据。
从产业发展的趋势性来看,任何一个行业都会经历爆发、市场混乱到最后整合的阶段。业界普遍认为此次的收购属于显示器行业的整合:飞利浦剥离给冠捷低附加值的非核心业务,而冠捷得到的是生产规模的急速膨胀和一个亮丽的光环。
但从历史就可以看出,两家公司或者是公司的一部分合并或收购并不是单纯1+1=2的关系,中间过程会导致很多变数,且按目前的一些现象看来,类似的不稳定因素确实存在。
融合的尴尬:渠道之痛
从苏州飞利浦消费电子有限公司的老员工停工风波,到生产飞利浦显示器的东莞佳汇视讯电子厂资本方的改变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在冠捷收购飞利浦相关业务并加强整合的力度后,整个公司的生产甚至产品渠道都在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其中受到牵连的不乏两公司的员工。
在两家公司的合作协议下,飞利浦将注入冠捷科技在飞利浦位于中国苏州、东莞的显示器和平板电视业务制造厂等,这意味着在未来1年到1年半冠捷完成整合工作的时间段里,类似的摩擦或许会不断发生,毕竟在这次收购中,全球约有1700名左右飞利浦员工与业务转移有关,其中不乏有类似苏飞公司的老员工这样的人牵涉在里面。
有渠道商表示,由于飞利浦卖出的几家工厂是以CRT显示器生产为主的,而CRT显示器将因为辐射过大的原因不能在欧洲市场销售。在LCD显示器制造方面,飞利浦还可能与LG有进一步的合作。“卖飞利浦和卖冠捷是完全不一样的,到时候飞利浦怎么做,我们现在都没有得到明确的厂家的指示。
”
目前冠捷旗下已经拥有AOC和Envision两大显示器品牌,一直以来其主要业务是OEM,而在自有品牌显示器市场上表现一般,很明显地可以看出冠捷的优势在于低成本的规模生产相应,而在产品技术、品牌价值等方面是其比较大的缺陷。
有消息指,在飞利浦和冠捷签订的合作意向书中有一个细节:冠捷可利用飞利浦全球的营销渠道推广自有品牌,只是冠捷无权使用飞利浦品牌。若果真如此,势必会对未来的渠道走向产生影响,甚至令两品牌产品在市场上成为直接竞争的对手。
在冠捷收购了飞利浦相关显示器业务后,生产规模变大,生产成本变低,虽然基本符合“以组装为主的基础硬件制造业将向制造成本再低的地区发展”的规律,但持不同意见的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单纯规模扩张的风险很大,可参照的是台湾的鸿海、广达等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并未令其完全摆脱跟着国际品牌亦步亦趋的状态,况且飞利浦剥离给冠捷的均是低附加值的非核心业务。
“收购的部分对冠捷本身来讲无非就是多增加了几条生产线而已。”
在两企业的相关业务整合正加大力度进行的同时,收购协议中的某些条款透露出来的信息可能会在未来引起格局的变化。
双15%的玄妙:京东方与飞利浦的三年博弈?
作为冠捷科技的最大股东,京东方与前者的渊源极深,但由于没有达到30%的控股比例,因此京东方并没有“控股”冠捷科技,对冠捷科技的运营也并没有决定权,且京东方也曾表示无意介入冠捷科技的日常运营。
在去年12月16日发布的公告中可以看到,飞利浦将在收购中得到扩大市值后冠捷科技总股本的15%新增股票和15%的可换股债券,而由于在协议中15%的可换股债券有三年的锁定期,也就是说在三年内飞利浦无法将这15%兑换成股权或另行出售,而在三年后理论上如果飞利浦将这15%兑换成股权后将拥有冠捷科技30%的股份并超越京东方成为冠捷最大的股东。
拥有强大生产能力的“热山芋”——冠捷科技令同为显示产业重量级企业京东方与飞利浦既爱又恨,成就一个关系微妙的局面。既得利益关系的复杂性,怎么能够平衡?这个企业会不会在自己内部没有处理好之前就出什么问题呢?
根据消息,京东方入股冠捷的本意是让其补全液晶产业链,而在LCD方面飞利浦则是京东方的直接竞争对手,目前世界前两大CRT显像管供应商为三星SDI和LG- Philips Displays;而前两大液晶面板供应商则为三星SDI和LG- Philips LCD。
无论在液晶显示器技术、生产线还是市场来说,京东方与飞利浦能合作的机会微乎其微,但这样的两家竞争对手却同样成为具有强大终端生产能力的冠捷科技的大股东,虽然京东方有着“极力支持”的口头表态,但若两大股东利益或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冠捷科技将魂归何处?
在国内市场的自有品牌显示器方面,飞利浦和三星激战犹酣,两者在中国市场的一、二位之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而AOC品牌显示器在中国市场也呈上升之势。在收购后从渠道端得到的消息是反应不一,虽然有着“生产规模全球第一”的光环加身,但由于整合业务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且有诸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在终端销售渠道上,对于销售AOC还是Philips都有顾虑,普遍都不敢大量压货销售。
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谁能说清楚,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冠捷此次的收购或许妙,但有点悬。
。收起